在过去的两周之内,一向出言谨慎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四次发言阐述稳定股市问题,话语密度甚高前所未有。同时新华社也发文提振市场信心。但是,面对历史罕见的"股灾",仅有言论恐怕不够,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稳定股市的举措。
结合近期许多专家学者的诤言,笔者总结提出十个方面稳定股市的政策建议,供决策层、管理层和全国投资者参考。
1、建议国务院尽快召开总理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稳定股市对策。股市大跌是当前中国除汶川地震之外又一个影响面广的全局性问题,鉴于此,国务院应尽早召开专题会议,高度重视和关注近期股市暴跌对中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巨大负面影响,从宏观和战略高度研究规划股市健康发展的长远发展战略。站在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提升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现阶段如何把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提升为国家的主导战略,如何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与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协调配套,为中国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应有作用,以及如何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从制度上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如何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等。
2、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外管局五个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应尽早建立维护股市稳定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避免政出多门,互相矛盾。当前,央行出台货币政策应当把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作为目标之一。随着国民财富的证券化水平不断上升,政府承担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之责早已成为常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就在传统的反通胀和反萧条两大目标之外,增加了第三大目标:维护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资本市场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在考虑货币政策出台的时机、步骤与力度时应适当地兼顾资本市场的稳定。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在金融体系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相互关联度高的今天,如果资本市场出了问题,银行体系也难以独善其身,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3、把恢复股市投资功能做为当前工作的出发点,适当弱化融资功能,调整股市再融资政策,严格控制恶意和巨额再融资。暂停面向二级市场的增发,以后再融资全部实行配股制度,配股比例一般为10配3,配股价格上限为二级市场股价的三分之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第一大股东必须参与配股。同时设置对配股的"一票否决"门槛,半数以上流通股东通过才可配股。而且要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管理办法。
4、出台更加严厉的政策措施规范大小非减持,第一,先限制大小非的减持时机,即在市场走势较差的时候,禁止大小非减持,在市场预期转好时放开;第二,严格限定解禁的比例和时间周期,不能过猛,力求平稳过渡;第三,大非和小非要区别减持,大非特别是控股股东的减持要和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业绩增长时可以减持,业绩下滑时禁止减持;第四,向在5年内减持的大小非征收30%的暴利税,5-8年内减持征收20%的暴利税,8-10年内减持征收10%的暴利税,10年后减持免征暴利税等等。如果大小非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5、按一般顺序应先推融资融券,再推股指期货。考虑到股市低迷,人心涣散,而且股指期货各方面工作已准备就绪,现在尽早宣布推出股指期货的时间表,既有利于目前大盘蓝筹股稳定,也不容易爆炒,是很好的时机。
6、鼓励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型国企回购自身股票。在上市公司股票不少已经跌破发行价、跌破增发价,甚至逼近净资产乃至跌破净资产的情况下,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自身股票,缩小股本、提升业绩、提升投资价值,从而稳定市场以及增加市场机会。把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和是否分红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挂钩,对自愿锁定股份的公司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在再融资等方面给予特殊安排等。
7、将需求管理适度转向供给管理。适当加快国有企业注资步伐,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以改变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估值偏高的预期,增加对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通过整体上市能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大小股东利益冲突的痼疾,同时也是一个激扬人气的机会。
8、国家可以使用适量的外汇基金,在境外买入部分处于价值低估的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夺回这些公司的股票定价权,支持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向上。通过外汇基金的购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某些机构对这些公司股票价格的刻意打压,获取不当利益现象的发生。与中国投资公司对黑石、美林的投资相比,这样的投资风险并不大。
9、从国家外汇储备、股票印花税按比例提取、大小非减持征收20%资本利得税三项来源设立"中国股市平准基金",并在目前价位买入银行、保险、钢铁、石化、电力、航空等大盘蓝筹股,促进股市早日稳定。
10、组织股市平准基金、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管理的外汇资金入市等迅速高调入市。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现在的基本面与企业的投资价值比高位时要稳定许多。与运用外汇资金一样,运用平准基金在关键点位高调购入相对偏低的大权重股票,一方面稳定了市场,一方面在低位进入时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投资。高调的目的在于形成市场的正预期。之后平准基金可以在赢利的前提下逐步退出。甚至可以考虑向机构投资者乃至普通投资者增发平准基金,可能会比发行普通基金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效果与积极意义要好得多。(石建勋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