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电话购物……在炎炎夏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购物乐趣,已被不少年轻人接受。然而,骗子的身影也随之屡屡出现,且骗术越来越精,给这个新鲜快捷的购物模式蒙上一层阴影。
警方结合新型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对策和建议。
网购,电脑上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今年3月30日中午,美籍华人叶某报案,称其3月26日在网上一家商铺购买打折机票,并在网上看到电子票生成后,将9100元人民币汇给卖家,可当她与航空公司联系时,却发现机票已被取消。
很快,卖家孔某被抓获。他交代,很多人喜欢在网上订购机票,便在网上开了家专卖打折机票的网店。由于航空公司规定,预订机票在24小时内可以取消,孔某便利用这一漏洞,以低价为诱饵,诱骗客户上钩。短短几个月,孔某采取同样手段先后作案8起,涉案金额5万余元。
警方提示:要谨慎对待网上购买。对网上出现明显低于市价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机票、电话充值卡等商品信息,要仔细辨别来源,确认货品真实性后再付款。当遇到亲戚朋友通过QQ、MSN发信息要求汇款时,及时与他们取得电话联系。
手机上显示的朋友号码可能是假的
“二手奥迪车仅需2.6万元,提货后付款!”上月初,市民朱某拨通了这个广告留下的联系电话,与“车主”取得了联系,双方约定当天中午11点在南京新街口德基广场现场看车。
对方的交易方式很奇怪:朱某看车,由其朋友在附近一家银行等候,一旦看到车后,即用手机通知朋友向对方账户汇款。朱某答应了这种方式。
当朱某与朋友准时到达新街口后,便打电话给卖车人。对方称已在路上,让他不要挂电话。通话近一个小时后,对方突然挂断电话。然而,就在两人通话的时候,朱某的朋友已接到显示为朱某手机号码的电话,要求付款。他随即打出了2.6万元。
警方提示:这是利用“任意显号软件”随意设置任何电话号码,骗子伪装朱某的电话号码行骗。对于此类案件,防骗关键就是不要相信如此低价的“商品”。(徐涛 王妍 宁公宣 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