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聚焦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气候凶猛:极端天气由小概率事件演变为常态

  河北问天:天旱和地漏交织的陷阱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开/河北报道

  农业用不起长江水

  “再来看看吧!花生都一片片的旱死了,玉米苗也不长了。再不下雨,估计都得旱死!”7月9日,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北褚乡东同下村村民李军红语气焦急,跟前几天迥然不同。

  6月26日,当《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来到石家庄时,淅沥沥的小雨正在给这片干旱的土地注入生机。接下来的几天,石家庄每天傍晚都是小雨不断。当时的李军红,颇有一些“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在描述河北十年九旱的同时,总不忘加上一句“这朵云彩总算没飘走”。

  短短几日,东同下村何以干旱到农作物旱死的地步?李军红说:“雨还是少,气温也高,这几天都在35摄氏度左右,最热的那天在37摄氏度了。”干旱伴随着高温,河北的天气让村民们觉得糟糕透顶。

  对于饱受干旱之苦的河北来说,小雨确实根本无法解决缺水问题。“河北怕旱不怕涝。”李军红一直怀念1997年发大水的日子。从那之后,河北省已连续11年少雨干旱。如果把目光再放远一些,与上世纪60年代之前相比,河北省年平均降水量已经减少80多毫米。

  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从1976年起,河北一直在超采地下水,30多年共超采1200多亿立方米,这相当于200个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白洋淀的蓄水量。地下水位一降再降,形成了“世界奇观”的地下漏斗区。

  地上则是此起彼伏的地裂,风卷沙尘遮蔽晴空,秋冬大雾令人寸步难行……仅2006年,冰雹、沙尘暴、冬春连旱、龙卷风就卷走河北省15个亿。

  和城里人一样买水

  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北褚乡东同下村,一个普通的华北村落。

  大概从2000年开始,东同下村的村民变得跟城里人一样买水喝了。原因很简单,村民自己家里打的二三十米的水井,已经看不到水的影子。

  东同下村三百多户人家,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旱井。所谓旱井,其实就是水窖,用水泥砌好防止水渗漏,一个水窖大概能存储5~10立方水,供一家人生活一个月。

  水费成为村民们每月的固定开支。东同下村有两辆拉水的水车送水,一罐水大概3~4立方,价格8~10元。这样的水价甚至比大城市还要贵。但东同下村的村民已经习惯了。

  这些生活用水大都来自村头的一口300米深的深井。井是私人投资所建,通过卖水赚取利润。“现在水资源这么少,需要市场调节!”元氏县抗旱服务站站长张彦桥说,元氏县共有6117眼水井,其中80%都是这种商品井和股份制井,平均起来每口井的年纯利有5万元。水井都是由县水利部门审批,目前并没有收取水资源费。

  2006年发生地裂的邢台柏乡县寨里西村的村民,一直在忧心村里的深水井。全村1500多口人共用着一口水井,自2007年以来,水井开始隔三岔五地抽不上水。为此,水井不再免费给全村供水,而是承包给个人。

  村民们因此抱怨村委会。村委委员杨里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井里的水越来越难抽上来,光电费每年都要1万多,村里没有任何收入,拿什么来抽水?只能包给个人来卖水。”

  上千人的村庄守着一口水井,水井的深度则一深再深,普遍达到了200米以上。

  东同下村变化最明显的应该是1999年以来的十年。“地下水大幅度下降,非常明显。”李军红说。

  跟河北许多村落一样,东同下村的农田灌溉也要依靠机井。但从1999年以来,东同下村村头200多米深的灌溉机井,水量是越来越少。水井中一天存的水,往往用不到一晚的时间就能抽干。至于田间地头那些二三十米的水井,早就因地下水位下降而统统报废,使用了都不到两年。

  “我们依然是靠天吃饭。”村书记李爱国说。河北十年九旱,年年都是枯水年。东同下村已经连续多年因缺水而无法及时播种了。“好年景一亩地能产1000斤粮食,旱年景只能产600斤粮食,你说我们得有多大损失?”李军红说。村民们只好播种一些耐寒的作物,比如油葵,这在当地早些年从来没有种过。虽然油葵的效益远不如其他作物,但天旱,地不能荒着。

  “听天由命”的干旱

  2007年,河北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旱灾蝉联“魁首”。

  河北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西部太行山区以及黑龙港流域的部分县市春旱连夏旱,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九万多头牲畜死亡,125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2008年早春,河北依然干旱,受旱耕地达5000万亩,超过总面积的一半。

  连续11年的干旱少雨,造成河北省抗旱水源紧张。据报道,全省大小1068座水库可用水量只有19亿立方米,不足全部库容量的三分之一,较常年同期减少5亿立方米。部分水库处于死水位以下,一些灌区基本无水可供。

  “河北耕地有效灌溉面积6800多万亩,至今仍有2000多万亩耕地靠天吃饭。即使那6800多万亩有效灌溉耕地,灌溉也无法真正保障。河北每年缺水都有30~50亿方。”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言人刘广才说。

  “华北明珠”白洋淀的干涸,是河北缺水状况的一个缩影。这个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如今水位已无法测量。

  “很多决策当时看来是好的,但是经过历史的检验,它就显出问题来了。这里面还有天公不作美的问题。当时大修水库,是因为雨量很大,为了防洪,可是在那之后,也就1963年发了大水,之后再也没有大的雨水了。”河北大学一位教授在2008年“两会”上如是说。

  这位教授所说大修水库,是指1958年白洋淀上游建立了王快、西大洋等四大水库和90座中小型水库,以蓄水防洪,满足附近中心城市越来越大的供水需求,并向广大的乡村和中小城镇提供灌溉、生活用水。

  如今,河北境内约95%的地表水,都控制在大小1068座水库之中。但是,近年来,所有水库加起来仅能蓄水不足30亿立方,还不到总库容的1/4。

  在气候变化面前,河北的力量是“渺小”的。

  “集雨蓄水”成了河北水利一个的“开源”手段。水池、水窖、水库、河渠、坑塘……河北凡是可以蓄水的水利设施,都在翘首企盼着汛期的到来。

  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到处都是梯田、鱼鳞坑、谷坊……用来拦截自然降水,“洪水少下山,清水缓出川”。平原也是一样。蓄水已经成为河北人的一种本能意识。

  渴饮长江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河北的困扰,来自于邻居山西河南等省同样遭遇的干旱。

  “建国初期,从外省流入河北的客水有100亿立方。现在,不到30亿立方,一下子减少了70亿立方。”刘广才说。河北境内大部分河流都发源于山西。山西缺水,河北的客水来源想不减少都不行。

  山西河北河南三省,50年来一直在进行着夺水大战。据报道,直到2000年,漳河地区仍不时发生三省村民持械斗殴的事件;河北、河南因争漳河水还曾发生互相炮击事件。

  “大家为争水闹成这样,最主要原因还是缺水。”河北一位官员在2008年两会上说,根源在于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不足。从区域外调水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解决思路。事实上,人们早已把希望寄托于国家的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第一期河北每年将分到36亿立方水。”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言人刘广才说,这比河北全省大小一千多个水库一年能蓄到的水还多。

  在南水北调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上,河北水利专家曾提出将30亿立方米水直接灌到地下,补充地下漏斗蓄水的方案,一时在全国反应强烈。

  更有人预言,有了30亿立方米长江水回填“地下漏斗”,河北省从根本上“解了渴”,从此就可以告别缺水的日子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目前河北每年缺水就有30~50亿方,就是把调来的36亿立方米水全部用于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仍然不够。并且,地下水库只是存蓄调用水资源的一种方式。

  以河北邯郸市为例,南水北调工程分给该市每年平均水量为3.5亿立方米,仅供给邯郸市区1.87亿立方米,其余不足水源仍需要当地水源补充。而邯郸市区到2010年需水总量为3.4亿立方米,仍有1.52亿立方米缺口。

  “农业肯定是用不起长江水!”刘广才说,南水北调的36亿方水到达河北,其价格可能达到几元钱每方,只能供应工业和城市用水,然后再把目前的工业和城市用水反哺农村。

  原定于2007年首次通水的南水北调,如今通水时间已经被推迟到2010年以后。长江水真的能让河北“解渴”吗?“现在正在研究。”刘广才说。

  河北的“后天”

  在老一辈河北人的记忆中,河北从上世纪60年代已开始偏向干旱。事实也确实如此。“1960年以前,整天面对的是洪水,几乎所有河道年年水满,那个时候,河北全省内河航运通航里程能达到3100公里。可是,50年不到,就几乎变成了零。”水利专家魏智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华北平原上绝大多数自然河道早已干涸多年,白洋淀更是干淀十余次之多。

  “1964年以前,河北‘涝’的几率比‘旱’大,1964年到1980年,旱灾的几率加重了。1980年之后,基本就是干旱周期了。”刘广才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50年代相比,河北年均降水量减少23%,自产地表水量减少65%,入境水量减少71.6%。河北早已从一个丰水省份变成了干旱地区。

  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河北连续干旱,有百万人由于缺水而到外地拉水或移民。

  河北是中国的产粮大省,全省74%的水资源用在了粮食生产上。包裹着北京、天津两个超级大城市的河北,如今人口已达7000万,其中5000多万是靠种粮为生的农业人口。明知地下水已然严重超采的河北,为了满足各地对水资源的需求,每年还是不得不超采地下水。

  地下水超采已到极限,大自然给出了一连串的报复:近10年来,河北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200多处大地裂,最严重的沧州比上世纪70年代初地陷近3米;海河防洪墙下陷两米;秦皇岛的海水内侵已经到了京山铁路线以西,地下水早已不可饮用;北戴河的枣园里,原来供应国家领导人喝的甘甜的井水如今已经全部变成了咸水。

  今年6月,华北平原的汛期终于到来。从6月2日傍晚开始,河北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雨,这是河北今年入汛以来首场大范围降雨天气。自去年11月以来,河北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5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51%。对于饱受干旱之苦的河北来说,汛期的降水比什么都显得珍贵。

  异常天气总是让人措手不及,绵延的干旱过后,有消息显示,黄淮地区甚至可能出现值得警惕的汛情。

  但如本文开始所述,一场降雨难改干旱全局。在整个华北,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干涸着。石家庄市水利局有关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一二十年内地下100米以上含水层将基本抽干。”

  河北的“后天”会怎样?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杨洁篪谈胡锦涛北海道之行四大成果
·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举行 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阐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胡锦涛出席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