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外国媒体关注“鸟巢”登上餐桌和纪念钞
2008年07月15日 10:42:4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外国媒体上的“奥运五味”
7月8日,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MPC)正式开放。 本报记者 罗晓光/摄
外国媒体上的“奥运五味” “如果我不是在北京,就是在赶往北京的路上。”这句话,用在那些即将活跃在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的外国记者们身上,应该是最为合适的。随着奥运脚步的一天天临近,外国记者正在用更加“挑剔”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东方的国度。他们的个别视角未必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却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 外国记者眼中的奥运前夜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似火的骄阳下,25岁的乔桂林行色匆匆地赶往北京西站,他将在那里踏上返回家乡的行程。 因为即将举办的奥运会,乔桂林所在的钢厂已经开始减产,至少有四成的同事将和他一样暂时离开北京。“为了支持党和政府,这没什么大不了。”乔桂林说。 与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在北京街头看到的这一幕刚好相反,进入7月以来,北京街头的外国面孔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扛着“长枪短炮”的外国记者们,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北京奥运已近在咫尺,外国记者们则在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着即将召开的这次盛会和它的主办地。 城市里充满告别的味道 和乔桂林一样,在一家装修公司上班的杨展国也选择了暂时离开工作的城市。为了整顿环境,很多装修材料市场被关闭,杨展国的单位面临供货短缺,不得不主动歇业100天。 企业的停产以及越来越多民工的离开,让昔日喧闹的城市突然安静下来。 “北京最近安静了许多。”十几天前,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韩咏红就感受到了“另一个北京”:大街上一些楼宇大厦与广告牌上原本已有了奥运标记,有关标记近期没有明显增加。倒是出行时发现车流少了,堵车不如过去严重,人流也不及过去多。 在韩咏红看来,奥运转眼即到之时,北京的安静“让人有些意想不到”。不仅如此,连每逢傍晚或周末,在马路边播放音乐扭秧歌的老人也暂时收队了。“有时走在小街上,觉得人们就像原本玩惯的孩子经过一番家居大扫除,个个都乖乖坐着发愣,那点原汁原味,真的少了。”韩咏红的同事在另一篇报道中描述道。 不仅是北京,在奥运协办城市青岛,也充满了告别的味道。 8月9日,奥运帆船项目将正式开赛。而一个月前的这个城市,却正忙于对付四处泛滥的海藻。“最近告别青岛的聚会很多。”在耐克公司工作的工程师雷根告诉路透社记者。在这名路透社记者视野所及,曾经游人如织的青岛海滨,现在到处是海藻清理机器和辛苦劳作的志愿者。 “对很多人来说,现在要进入北京已变得越来越难了。”《华尔街日报》记者看上去对此感触深刻,“不仅买火车票时需要提供特别材料,而且公安部门也在检查民工的相关证件”。7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在奥运期间乘汽车和轮船进京的旅客实行购票实名制。同一天,铁道部虽表示铁路不执行实名制购票,但也强调将加强巡查和管理。这些基于奥运安保需要的举措,客观上使外地人进京程序变得复杂起来。 “鸟巢”登上餐桌和纪念钞 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盛会。全球各地的运动员和旅游者来北京之前,显然对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独辟蹊径的外国记者,就按照本国受众所需徜徉于北京街头,观察着这个特殊国度的同时,也时而有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发现”。 “在北京,许多餐馆都在争先恐后地展现奥运主题,扩大知名度,以及做中国人几千年来常常要做的事情:用独特的美食来庆祝特殊日子。”《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克里奇走进了以“八爷烤鸭”等北京风味菜品闻名的花家怡园。在这个位于北京簋街的餐馆,克里奇闻到了“奥运的味道”:最常见的奥运主题菜,多半都是用炸过的面条做成“鸟巢”的样子,然后把炒菜放进去,端上餐桌。 更有意思的奥运菜肴发生在著名的全聚德烤鸭店。克里奇在文章中写道,全聚德已在奥运主会场附近的新店推出了奥运菜肴,其中之一是在一种给烤鸭保温的器皿上面打5个眼,“形成奥运的五环标志”。 作为最后竣工的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在吸引国内外游客一睹风采的同时,也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 7月9日,央行发行的10元面额奥运纪念钞正式亮相。很多外国媒体注意到,这个可以流通的奥运纪念钞上“没有毛泽东的头像”,正面主景图案被换成了“鸟巢”。“由于中国几乎每一种面值的纸币上都印有已故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头像,因此不时有人提议应该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到一些合适的历史人物至少替代部分既有图案。虽然之前的种种努力都无功而返,但此事在拥有深远影响的奥运会面前则另当别论。”《华尔街日报》感慨多少显得有些生拉硬拽。 对奥运纪念钞的解读,也出现在英国《卫报》上。该报在题为“中国纸币没印毛泽东像”的文章中认为,“鸟巢”替换了毛泽东的位置不能代表太多的含义,因为“对中国而言,他和国家力量象征一样重要”。 “美女指南”与免费《圣经》 近日,即将出版发行的奥运纪念版《圣经》封面照片先后出现在各大媒体。“封面上出现奥运五环的标志,这显然是个史无前例的举措。”《华尔街日报》记者表示,北京奥运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美联社则在报道中提到了去年秋天的那起谣言。“当时虚假媒体报道称奥运期间《圣经》将被禁止。中国方面表示,不实报道是那些想要破坏奥运的人捏造的。”如今清者自清。约1万本中英文版《圣经》将在运动员和媒体驻扎的奥运村分发,另外还有3万本《新约》在奥运期间免费提供。 几乎在《圣经》免费发放消息出台的同一时刻,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记者却在关注着“北京的美女”。他们在模仿法国外交部长撰稿人出版的《巴黎美女指南》而制作的“北京美女指南”中,体现出了对中国的熟谙程度。据报道,BBC总结的“北京美女”中既有代表都市高端女性形象的“白骨精”,也有脱胎于韩剧的上世纪80年代后的“野蛮女友”,此外还有“小资女”“乐活女”“月光女”“啃老女”等。BBC凑的这个热闹实在讨巧,在关于北京和奥运的报道中,“北京美女指南”格外吸引眼球。“这个时代北京美女的群体特征和生活方式,正等待你去认识。”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注意到了北京的美女。7月8日,在介绍“中国造就空前规模啦啦队”时,提到了那些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年轻女孩。“唯恐群众厌倦老一套节目,奥运组织者还准备了28支精英队伍,那些年轻的女队员是从全国竞赛中选拔出来的,要么来自啦啦队,要么来自舞蹈机构。” 警察说“祝你快乐” 为了8月8日举行的奥运会,中国人已经准备了七年。这七年间,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变化在发生。嗅觉灵敏的外国记者,也在感知着这种细微的变化。 “从中国民众的服装、小配件和音乐,从首都北京庞大的、有闸门的高层社区以及奥运村,都可以清楚看到这种蜕变。”美国《旧金山纪事报》试图从社会文化的方面解读北京的变化,包括中国政府动员民众停止随地吐痰、抽烟、乱扔垃圾、插队和在餐桌上吐鱼骨等行为,到中国电台里播放的《图兰朵》,都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之变。 而对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唐·默里来说,北京变化的显然更多。“在北京的闹市区,你的脸再也不是你的护照了。你在北京的主要购物街王府井徜徉,当地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你。”居委会还在,只是任务也已经不同以往。 让默里有些意外的是,警察也变了。当他在广场上开始摄像时,一辆警车开过来查验证件。值勤的警察竟然可以听懂他说的法语,然后开始用流利的英语与他对话。原来,这名警察曾作为加拿大皇家骑警队邀请的中国警察代表团成员,去过渥太华、多伦多和温哥华。 “就在离开时,他还说了一句话——‘祝你今天快乐!’他真的说了这句话。”默里写道。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