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地震灾区数万援建大军抢建活动板房纪实
2008年07月16日 15:13:3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成都7月16日电 题:让“家”的希望在屋檐下破土生长——地震灾区数万援建大军抢建活动板房纪实 新华社记者徐寿松 吴锦瑜 肖思思 当气温日高,当恐慌渐散,当在闷热的帐篷蛰居愈久,受灾的人们便愈发难掩心底的渴望,渴望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屋舍为墟故园改,但见建设大军在。来自18个省市的数万名援建者或冒着四十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汗滴衣襟;或淋着深山冷雨,脚磨血泡——他们追星逐月,每天劳作十几二十小时,抢建活动板房,一位工人的生命之花甚至凋谢在了工地上。只为圆一个梦想:快点给受灾群众一个重燃起希望的“家”! 活动板房镌刻铁骨与大爱 7月12日上午,都江堰市“城北馨居—馨园”活动板房工地上,援建方安徽鸿路集团的周飞在忙着检修。“房子基本完工了,赶在规定工期之前!”小伙子黝黑的脸庞上掠过浅笑。 “每天6点开始干活,21点收工算是早的,加班到23点是常事”。周飞自5月19日晚入川,没休息过一天,没睡过饱觉。强烈的日照在他裸露的皮肤上烙上了印记,举手时T恤的袖口会漏出一截泾渭分明的白。他的双手手腕内侧结有痂痕,小臂上划拉出道道伤痕。那是搬运活动板留下的。从装卸点到最远一排板房地基,有350米距离,长2.8米、宽1米的活动板得靠人搬。人手稀缺,没人抬,只能自搬自装。“再大的力气,一次也只能搬一块,刮风时,脚都站不稳,踉踉跄跄。”周飞说,老茧与血痕是必须偿付的代价。 付出的甚至是生命。一位名叫戎金亮的安徽籍民工,在都江堰市崇义镇搭建活动板房时,因为劳累过度、生活无规律,突发脑溢血,倒在工地上再也没能起来。不惑好年华,遽然飘零落。 “很多公司都要求大家注意休息。但工期紧,该赶的还得赶。”周飞淡淡地说。他的同事杨彪光着膀子,在一旁熟练地使用冲击钻钉膨胀螺丝。一间18平方米的板房,至少要打400多个螺丝钉,工人得抬手、放手800多次。杨彪说,一个工人一天只能安装半间房,“不赶怎么行呢!” 在柳河社区、在祥园临时管委员、在街角路边,周飞们不是不懂生命的价值,只是放不下无数双充满对“家”的渴望的眼神,所以“满脑子里都是7月25日前活动板房要交钥匙的事”。 那一排排立起的板房作证,脚下这片土地曾溅落太多的血泪与伤情,也镌刻下无数铁骨与大爱,冲霄汉,悄无声。 42℃不停工,十天没洗一次澡 蜀中七月,闷热难耐。彭州磁峰镇场镇板房安置点。高温的日子地面温度超过40℃,活动房屋顶彩钢板的温度在50℃以上。“午饭后,彩钢板被烤得发烫,脚板隔着解放鞋鞋底还感到好像在冒火。”安装工朱斌说,热浪中施工衣服上能绞得下汗水,后背上是一层白花花的盐迹,“不穿上衣的话,很快就会脱一层皮”。 热时盼天雨,雨天更愁人。7月12日,雨。都江堰北部山区龙池镇察关过渡房安置点,工人们被迫窝工。隶属中铁二十四公司的工人龙四和工友一起,呆坐在漏雨的屋里一大块湿漉漉的薄木板上,那也是他们的床。“7月8号来这儿的,5天没有洗脸了,洗澡就更不提了。喝的水还是从山下搬来的。”龙四说,“雨天窝工意味着晴天要加更多班,今天就干到凌晨两点。工期耽误不起呀!” 自古蜀道难,震后行更艰。而建活动板房所需物资得长途运入。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通往外界的道路坡陡弯急,不时被滑坡的山体、滚石阻断。“我们9辆施工车费了10天才辗转运来。”广州市建委映秀镇板房建设负责人冯明谦说,在汶川建活动板房之难超出想象。物资难运,场地难找。一连勘查10天,20多人设计了500多张图纸,修改5次,才确定下10个安置点。等到开工时,当地既无电也无水,只得从广州运来10余台发电机自行发电,开来7台水车,每天到几公里外的山顶上取泉水,解决上千工人饮用。很多工程人员一连10天没有洗上一次澡。 为了让灾区父老早日有个“家” “灾区已经很难,碰到问题我们得自己扛。”上海绿地集团援建灾区板房的项目经理潘瑶杰说,“再苦再累,也要让灾民早点过上家的生活。” 在“八一沟”安置点,一位老人坐在帐篷边,脚下就是青葱的玉米地,前方板房安置点的机器正在作业。“搬进板房比帐篷要好百倍,那就可以过日子了。”老人说话时,扫过玉米梢、落在安置点上的眼神里分明流露出渴望。那是关于家的梦! 家,谁人不想!26岁的潘瑶杰离开上海的家已近50天了。“有点想!”当问到想不想家时,他脱口而出。 在广州援建映秀镇的板房工地上,信号不畅,工程人员每天得靠专人发两三个小时的短信来接应。“打电话回家报平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冯明谦说,施工单位只能统一给援建人员亲属发个短信,说声平安。 “自己想家的时候,更能理解受灾群众对家的渴望。” 潘瑶杰说。正因此,他所在的绿地集团援建安置点实行24小时三班作业,在绵阳援建的首批1500套安置房和5所高中在6月25日即如期交付。也正因为此,广州能在7月13日实现将2500套板房的钥匙交付汶川。7月20日左右,映秀镇居民就可以从帐篷搬进板房了。 是家毁人亡碾碎了生活的梦,是家园重建将生活扳回正轨。如今,灾区矗立而起的一排排蓝白相间的板房,令满目疮痍的背景渐渐淡去。 在汶川映秀镇,安置点道路两旁搭起的“商业街”已有规模,商铺里能买到手机、日用品、食品,甚至连新鲜的西瓜、葡萄等水果也有售。笑意适时地盛开在购物人的脸上。 在彭州通济镇思文社区,村民杨天华搬进板房那天特意买来一张红纸,小心翼翼地剪出一个“喜”字,贴在枕边的墙上。 在容纳万人以上的“勤俭人家”安置点,一间板房门廊上新贴的“最清洁”的卫生标志格外显眼,走廊上的花草葱绿,兰花已孕育含苞了。窗台上摆放的黄瓜、肉蛋,散发着日子复归常态的淡淡馨香。 屋檐下,希望正在破土生长。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