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七”航天员出舱模拟图
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计划今年10月择机发射。神舟七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说,和“神六”相比,“神七”最大的变化有三:一是执行航天员出舱活动;二是飞船满载,3名航天员最长飞行5天;三是飞行期间要进行一些卫星通讯的新技术试验。
轨道舱新添气闸舱
神舟七号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首次飞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将成为最大突破。
为了让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神七”轨道舱设计了一个“夹层”——“气闸舱”。神舟七号飞船总指挥尚志介绍说,太空中是真空状态,要出舱首先要把轨道舱里的压力泄放掉,这样内外压力平衡,舱门才能打开,航天员才能出得去。航天员从太空返回航天器后先要“升压”。因此,航天器上必须有一个设施具有“泄压”功能和恢复功能。气闸舱将由两道门组成: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把第一道门关上,后把第二道门打开,这样才能够保证原来舱里的氧气和压力。
气闸舱位于返回舱的上方,与轨道舱连接。航天员进入“夹层”后,就会通知下面的航天员将“夹层”的门给严密地封闭上。换上太空行走的航天服后,放掉“夹层”里的气体,打开舱门后,航天员就可以到轨道外面,进行“太空行走”了。
舱外航天服内恒温
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已经完成。我国曾向俄罗斯购买了全套的舱外航天服,“神七”航天员将身着哪套“太空行走”,还要进一步对比性能再确定。
我国自主设计的舱外航天服能使宇航员免受太空微流星体撞伤,并能过滤一定程度的辐射。航天服里有风扇或水冷式的布料去除过量的热。航天服上有个纤维罩,包含了免提装置的通讯用的麦克风及喇叭,配合航天服中的传输器及接收器,可以使宇航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的宇航员通话。舱外航天服还能产生助力,使宇航员在太空穿梭机外能自由行走。
航天服内的气温维持在12.8摄氏度,转换装置可提供长达7小时的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的去除。
运载火箭安全指标最高
承载“神七”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是以“长征”二号E型即“长2捆”火箭为基础,按照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指标重新研制的。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总高度约59米,总重约480吨,可将8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从1992年开始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指标达到0.97,航天员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是目前国内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它曾成功地将6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其可靠稳定的飞行性能得到了检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李剑透露,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后,将在341公里高度的绕地轨道飞行。“神七”航天员出舱后将活动近一个小时,并放飞飞船携带的一颗小卫星。目前神舟七号飞船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进行了与航天员出舱活动有关的地面测试和接口匹配。担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也已经确定,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担任候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