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题:北京故宫向世界游人打开无障碍之门
在将近100年之前,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就在故宫里为改造无障碍设施努力过。当时的少年溥仪曾下令砍下许多宫门的门槛,改成活动的,以便于他在故宫里练习骑自行车。
现在,一项更为浩大的无障碍工程已经在这里完成,却不是为了一个人的兴趣,而是让世界各地的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神秘的东方之美。
北京故宫从1925年之后一直对世人开放。宽阔繁多的台阶衬托出雄伟的宫殿,也给许多坐轮椅的残疾人朋友和体迈老者一种心理上的畏惧感。
“虽然我们一直对残疾人免票,但以前来参观的残疾人很少,如果是个别的残疾人来宾我们就找几个工作人员抬一下,碰到一些团队接待的硬性任务,只能求助隔壁武警部队的战士。”故宫博物院宣教部主任闫宏斌说。
这种遗憾,在北京奥运会到来之前成为了历史。经过精心的施工,1000米长的无障碍设施近期在这个有600年历史的古老宫殿群中顺利贯通。
记者看到,与故宫中轴线上喧闹的人流相比,这条新近贯通的无障碍通道显得非常幽静,人流明显比中轴线上的要少,在每一段台阶的一侧都铺有一米宽的灰色坡道,与地面的颜色相近。
“这种坡道是由塑胶材料制成,轮椅经过时感觉非常平稳,还有防滑的作用。”正在参观的残疾人关艳说。
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通道路线设置在故宫中轴线的东侧,这样既不影响参观故宫的主要人流,也保证了残疾人朋友有足够的通行时间。
故宫中轴线上排列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和后三宫是故宫最精彩的景点。由于三大殿建在被三层台阶托起的高层平台之上,一直给运送轮椅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直到无障碍设施的出现。
顺着无障碍通道经过几道宫门,记者来到保和殿东侧的一个角落,通过这里的垂直升降机,轮椅可以在两分钟内直达三大殿的平台。
闫宏斌告诉记者,这套升降机的选址和设计让人煞费苦心,因为对故宫的施工非常谨慎,要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原则要求。“诸如施工不能打钉子,不能打洞,设施要与整体景观和谐等。为此,我们在这条路线来回走了不下二十趟,最后才确定了工程地点。”
由于垂直升降机一侧紧贴宫墙,另一侧用一块深红色的铁板遮挡,远远看去和宫墙形成一体,浑然不觉。“而且这些设施都是可逆的,短时间内就能马上拆除不留痕迹。”
2008年3月,国际残奥委主席克雷文来到故宫。当他通过垂直升降机到达三大殿平台时赞叹说:“一定要让残奥会运动员到这里来,这里的感觉太美妙了。”
为了尽可能提供方便,故宫方面还对无障碍通道沿途的四个厕所进行了相应改造,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还将增设两个临时厕所供残疾人游客使用。
无障碍设施全部贯通后,现在故宫每天接待30多名残疾人游客,预计奥运期间会有更多的残疾人游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