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毛新宇刘滨撰文回忆母亲的传奇人生 杜鹃永远火红
2008年07月18日 09:46: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8年6月24日18时28分,我们亲爱的妈妈邵华将军永远离开了我们。望着妈妈的遗像,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我们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妈妈,亲爱的妈妈,我们多么想念您啊! 那些天,急雨淅淅沥沥,松柏默然无声。6月28日上午9时5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到西山妈妈的灵堂吊唁,亲切见了我们亲属。 妈妈一生喜爱红杜鹃。1977年春天,爸爸、妈妈带着新宇回到老家韶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散文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后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一年前那个泪打春花的日子,爸爸辞世,妈妈写了散文《又见韶山杜鹃红》。这些年来,她是那样喜爱红杜鹃。当她离开我们的时候,又把一生精心守护着的红杜鹃留给了我们,叮嘱我们:“要记着为杜鹃花浇水……”红杜鹃,成为妈妈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纪念,而她的一生,也正像杜鹃花那样,迎风傲雨,坚韧不拔,清香远播,灿若云霞…… (一) 1938年金秋,妈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她的童年,充满着苦难和艰辛。妈妈还不满一岁,就随着父亲陈振亚、母亲张文秋,和姐姐刘思齐一起,离开延安前往苏联。途中,经过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被军阀盛世才扣留。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铁窗生涯。妈妈亲眼看到父亲陈振亚被反动军阀毒死,看到陈潭秋、毛泽民等先后被军阀残酷杀害。烈士的鲜血教育了妈妈,她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敌人仇恨的种子。冬夜的严寒和夏日的酷暑,难耐的饥渴和残忍的毒打,这就是妈妈的童年!多少年后,妈妈在《饱尝铁窗风味的娃娃们》一书中写道:最初的记忆是那样的强烈,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火烫的烙印……在狱中,妈妈和大人们一起,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她冒着危险为大人们传递文件,还那么小就参加了集体绝食斗争。后来,妈妈这样对我们回忆说:有一天,不知是谁托看守买来十几只小鸡,养在监狱的院子里。妈妈一边喂鸡一边唱着狱里编的儿歌:“公鸡公鸡你为什么叫?小小八路你听我来道:监狱里面黑暗受不了,我要叫,我要叫,光明就来到!”有一次,一名凶恶的狱卒无故打妈妈。妈妈不顾一切猛扑过去,抓住那狱卒的手狠狠咬了一口,疼得狱卒嗷嗷直叫。在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难友们办起了“监狱小学”。妈妈和小同学们伏在地上学写字,第一篇课文是:延安,我们要回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了。在党中央的营救下,1946年6月,妈妈和100多名幸存者走出黑牢,回到日夜思念的延安,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就在那时,妈妈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妈妈后来回忆那难忘的一幕:“大家排着队,主席从头跟我们握手握到尾。像我和几个男孩儿,我们就感到和毛主席握手是最大的幸福。毛主席跟我们握完手之后,我们赶快又跑到队尾,又再站队,争取第二次和毛主席握手。” 然而,喜悦和安宁是短暂的。很快,延安又被国民党的内战炮火所笼罩。妈妈随着部队不断转移、流动,从延安到太行山,从西柏坡到北京……她在马背上和硝烟中成长起来。土改时,她当过宣传员;在太行山区,她扭过秧歌,演过活报剧;在河北平山县,她演过“兄妹开荒”和“血泪仇”…… >>>>更多史海回眸 [1] [2] [3] [4]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