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新华视点:7.9%:高位CPI将走向何方?
2008年07月18日 14:20:5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7月17日上午,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介绍有关情况。图为李晓超在发布会现场。(新华网倪宏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题:7.9%:高位CPI将走向何方? 在国家统计局17日举行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关于物价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物价不断上涨考验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经一年,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7.9%的涨幅意味着什么,将走向何方,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7.9%”意味着什么? 对上半年CPI7.9%的平均涨幅,北京一位姓颜的老人表示:“物价上涨有压力。” 统计数字显示,1至6月份CPI“7.9%”的同比涨幅,比1至5月份低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从2007年开始,我国CPI一改前些年平稳运行格局而持续攀升。2007年3月以来,连续10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8月份以来又连续5个月超过6%。全年CPI涨幅达4.8%,为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这是最近4年来,政府提出的CPI涨幅预期控制目标数字最高的一年。 “上半年7.9%的涨幅,比年初确定的目标高出很多,但没有超过8%,让大家松了一口气,而且上涨的态势在回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今年2月份,CPI涨幅达到顶峰,同比上涨8.7%。随后,涨幅开始逐月回落。5月份同比涨幅首次回落到8%以内,比4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6月份比5月份又回落0.6个百分点。 从更能反映价格走势的环比情况看,5月份CPI涨幅比上月下降0.4%,6月份比上月下降0.2%。 “当前,CPI涨幅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宏观调控在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 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宣布采取9项措施来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健全储备体系,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等,目的是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 上半年,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种种考验。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接连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都给调控物价带来了严峻困难。 “CPI涨幅能控制在7.9%,已属来之不易。”张晓晶说。 “7.9%”从何而来? 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有效落实,近两个月CPI涨幅出现了回落,但是目前的价格水平仍处于较高的位置。 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本轮CPI持续攀升的主导因素。在上半年“7.9%”的CPI涨幅中,食品价格拉动上涨6.64个百分点。 在北京市马家堡地区的一家美廉美超市,市民杨丽萍告诉记者,与去年相比,食品价格还是贵了,尤其是肉、蛋、奶。“现在只能压缩别的开销。”杨丽萍说。 今年以来,我国生猪存栏和出栏都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猪肉价格涨幅同比、环比均出现了逐月回落的态势。但目前仍在高位运行,对CPI的影响不能忽视。 从粮食生产来看,全国夏粮连续第五年增产。但夏粮只占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农资价格高位上涨、天气情况不可预料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全年粮食增产。 姚景源认为,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主要是国际原材料、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形成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向国内传导,使得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居高不下。 今年以来,国际初级产品特别是石油和粮食,价格增幅都在30%以上。以国际能源价格为例,6月份环比上涨8%。其中,石油上涨7.2%,煤炭上涨19.9%。“在我国开放度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国际因素影响是非常大的。”李晓超说。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扩大,对我国PPI形成了较大的传导压力。5月份,PPI同比上涨8.2%,6月份涨幅进一步扩大到8.8%。而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的对建材等的需求,都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一些新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两个月随着CPI的回落,公众对价格上涨的预期比前一段较为稳定。但在当前国内外特别是国外价格上涨较快的形势下,仍容易产生对价格继续上涨的新预期。 “考虑到翘尾因素,下半年CPI涨幅还将继续回落。从全年来看,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张晓晶说。 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不仅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其中物价上涨仍是最突出的问题。 本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江苏、上海调研时指出,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 “提出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更多的是从民生的角度考虑。”张晓晶说。 6月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提出,要加强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确保重要产品和物资的有效供给。要提高价格调控的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张晓晶认为,物价出现一些上涨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形成螺旋式的通胀预期。政府已经或正在采取的控制物价的各项措施,目的都是希望把人们的通胀预期降到最低点。 如果说去年价格上涨主要影响生活,今年价格上涨则更多向影响生产发展。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大了一些企业的成本压力,其影响也开始在出口、就业等方面显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当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要更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稳定供求关系。同时,国家政策可以适当调整,加强对紧缺方面的调节,加大对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 “应对累积已久的成本推动型通胀,远比制止需求拉动型通胀要困难得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研究员宋则指出,除了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耐心。 应当相信,只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落实各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我国完全有能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周英峰 刘铮 江国成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