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央领导高层下基层调研的频度和广度前所未有。7月20日,胡锦涛主席到山东青岛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而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广东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7月4日至6日,温家宝总理还曾在江苏、上海进行调研;4日至5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调研;6日至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浙江调研。(7月21日新华网)
在北京奥运日益临近,中央高层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如此高密度赴企业调研,透露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高度重视和对生产经营企业的格外关心。
首先,这是党中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30年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党中央英明决策。经济能不能持续协调、平稳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多次有针对性考察调研企业生产运营,既从宏观上把握国内经济运行状况,又从微观上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这有利于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党的求真务实调研之风的再次弘扬。“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解决困难和矛盾,“闭门造车”肯定行不通,凭“老经验”和主观推断同样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中央高层以沿海重要省份为重点,有步骤、有重点、有安排地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考察调研,细致入微到“解剖麻雀”。无疑,这种考察调研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温家宝总理在上海调研时表示,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李克强在浙江调研时说,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灵活性”;王岐山在山东针对金融机构表示,要落实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这都是经过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有着前瞻性、宏观性的把握指导,更是对求真务实调研之风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是直面困难矛盾的清醒和睿智。不讳言问题和矛盾,才能更加清醒和务实地加以解决。年初的南方冰灾,以及“5.12”汶川大地震,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之时,对国内经济也产生了不小负面影响。再加上,国际能源紧张局面并未缓解,高油价、物价持续走高下的压力,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出口企业盈利下滑。这都会给中央经济调控和决策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然而,党中央对此保持高度清醒,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我们坚信,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了契合实际又具有指导意义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行,改革开放将会继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