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5个小时的顽强奋战,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海洋地质与海洋地球物理观测组21日在位于白令海南部的白令海盆内,采集到3850米深的海底的一根柱状海底沉积物岩芯。
7月21日,一名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队员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工作。当日,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在位于北太平洋的白令海进行第一航段的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海洋地质等多学科定点综合观测,以了解这一海域的主要环境参数。
采集工作从早8点(北京时间21日早5点)开始进行,科考队员操纵绞车,将一根3米长的柱状重力取样管缓慢投放到水中,直至3850米深的海底,在采集到海底沉积物岩芯后再将重力取样管小心翼翼地提升取回。中午12点30分左右,表面淌着泥水的重力取样管终于露出水面。
海洋地质与海洋地球物理观测组组长程振波说,此次重力取样管取到了海底以下约1.9米长的一段柱状沉积物岩芯,如果在实验室内对这一柱状岩芯进行剖面研究,将有可能分析出几万年来这一海域海洋环境和气候的演变。
在记者眼中,柱状沉积物岩芯就是一管普通的泥巴,上层呈褐色,越靠近底层,越接近青灰色,用手摸起来,颇为细滑。但在海洋地质专家眼中,这管泥巴“既漂亮又宝贵”。
程振波说,不同水温条件下生长着不同的微体生物,如硅藻、有孔虫、放射虫等,在实验室里提取沉积物岩芯中不同层次的微体生物,研究它们种类、数量组合的变化,可以了解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的演化历史,从而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助理陈建芳说,白令海的海水特别是底层海水是世界大洋中最富有营养的海水,它通过白令海峡注入北冰洋,因此,北冰洋的生态系统与白令海有密切关系。研究白令海海底沉积物岩芯,分析白令海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对于了解北极生态系统的演变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