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大沟湾地区,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黄土地,“种地产量低,一下雨就发洪水,根本无法生存”。25年后,山头都被绿色植被覆盖,“退耕还林”的好政策让当地的农民在银行有了存款,有的甚至买了小车。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退耕还林的“样本”,他们有什么经验可学呢?
44岁的古城镇刘沟门村民一边向东方网记者介绍自己的养牛生意,一边笑得合不拢嘴,“8年以前,我们靠山吃山,可这又旱又碱的土地产量很低,我们都穷得很,自从政府开始对小流域进行治理,让我们退耕还林,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一亩地给补助20块钱,200斤粮食,比种地强多了。”这位村民向东方记者表示,自己家20多亩地退耕还林之后,自己就开始做养牛羊的活儿,“去年光卖牛就赚了1万4千块。”再加上大儿子在银川打工,刘老汉去年一年全家的收入突破两万,“前几天又去银行存了次钱。”
固原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世成向东方记者介绍,在退耕还林的土地上,分别种可有用于牲畜饲料的紫花苜蓿和各种果树,“今年紫花苜蓿每一斤的价格最高可到1块钱,粮食一斤才不到2块钱。”为了能够保证退耕还林的“质量”,绿化局会在每年对于农民所在土地上的绿化植物进行“考核”,“如果作物达不到标准,农民就得不到相应的补贴。”村民老王说自己维护了7年的绿化地,还没有被扣过钱。
从2000年至今,固原市已经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490万亩,其中退耕269.1万亩,荒山造林220.9万亩。“目前,我们的绿化与耕地面积的比例在5比5,未来几年,我们还会继续压缩耕地的面积。”王世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