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面对“红包”为何钻营者多 东莞派“红包”是一大考题
2008年07月26日 21:50:3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政府卷入“是否作秀”舆论漩涡,收入鉴定困难发放基数大增,不合条件居民纷纷伸手…… 原定的“红包”发完了,但还有15个镇没发,东莞决定继续发下去。 东莞人只是没想到,一场高物价下的“临时生活补贴”将东莞推向全国舆论的“风浪口”。东莞市政府叫屈: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件纾民之困的“好事”变得争议四起? 显然,舆论中考验的不光是东莞的决策者,还有执行者和享受者,更有政府“派红包”的背后———中国政府福利制度的考量。 东莞“发红包”,成了一个多角色参与的“考场”! 以民为本,还是故意作秀 随着事件进展,东莞市政府正逐渐卷入一场舆论“漩涡”:究竟是真心以民为本,还是故意作秀?在不同媒体、不同专家学者的眼中,有不同的解读。 近一个月来,东莞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工作人员经历了最忙碌的时刻,全国各大媒体纷至沓来,各地咨询电话也蜂拥而至,用副科长杨红的话说,“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工作”。 虽一度被讥为作秀,东莞市政府一直没有做过多解释。直到近日,东莞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才公开回应:从市委、市政府到基层部门从没有提过“发红包”的说法。发“千元补贴”是给困难群众雪中送炭,“发红包”是锦上添花,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些媒体以“发红包”取代“千元补贴”是不恰当的。 针对外界质疑,东莞市民政局一名负责人曾表示:“这绝不是在作秀!”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一次会上还透露,东莞的做法得到了省里认可,省里也在研究类似方法缓解民众面对高通胀的压力。 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教授直言,如果真是作秀,几个亿的成本是否也太大?给生活困难群众发“红包”是一种管理手段的转变,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经济管理手段倾斜。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认为,此举是执政观念变化带来的“正现象”。 给谁发放,收入如何界定 按照东莞市政府事前规定,七类人群被列入补贴发放范围,然而实际操作中,发放基数被扩大、时间被滞后,问题就出在如何界定第七种人———“低保边缘户”上。 采访中,很多基层村官叫苦:一直以来没有对村民收入进行统计,具体操作太难把握和核准。于是不同的镇甚至不同的村认定“低保边缘户”时都制定了“土政策”,结果,上报人数悬殊。如截至目前,中堂镇上报人数高达4.6万,占全镇户籍人口六成以上,而凤岗镇只有70人。 有人认为,这是东莞事先没有做好摸底调查所致。东莞民政局负责人也曾公开承认,准备工作确实做得不足,补贴数额大大超过预算。然而,东莞市政府文件对“低保边缘户”的界定是清晰的:家庭人均收入为401—600元的人员。 “其它国家给市民发‘红包’为什么不会出现打乱仗?”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说,那是因为人家对民众收入有一个核定体系,所有民众的收入都体现在个税和一张银行卡上,而国内目前在这方面非常不完备。 上周二,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特别强调:接下来要对困难群众登记造册并跟踪,严格把关,符合标准超多少都给,不符合标准再少都不能发。 东莞市民政局在发现“界定”难后,临时规定:对确定低保边缘户名单,在各村(居)委公示15天。 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民政专家夏学銮说,东莞现在要做的是,使整个发放过程透明,以化解民众猜疑。 面对“红包”,为何钻营者多 林江教授指出,社会的进步,很大部分取决于民众素质。 一说有钱拿,人人削尖脑袋往“低边”里面钻,这样的现象几乎在东莞每个镇都存在。东莞素来藏富于民,为何政府发“红包”了,一下冒出那么多穷人? 记者在东莞经济最落后的望牛墩镇采访时发现,望东村石一村民小组有51户村民申请“低边”,而当地群众透露真正算得上的不超过10户。 “这样的现象,国外很少出现。”林江教授说,西方国家诚信体系建立得非常完善。 虽然基层群众为争“红包”出现矛盾的事频频见诸报端,但在东莞民政部门看来,并不会成为普遍现象。 夏学銮教授则认为,出现群众争执也很正常,说明公民意识一步步觉醒,“这是一次很好的福利政府意识的全民教育”! 效法港澳,为何惹来争议 为什么香港、澳门给市民发“利是”风平浪静,而东莞却引人关注? 夏学銮教授表示,从根本上说是制度建设问题。目前,中国大陆社会福利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界定低收入群体,争议也就难免。 一些专家指出,这是东莞在福利制度健全方面的一次重大探索,在全国具有重大意义。“如果实验得好,其它经济发达城市也可以借鉴和实施。”夏学銮教授说。 林江教授认为,通过公共财政缓解民生困难,是负责任政府的分内之职。发放“红包”固然可行,但毕竟不具长期稳定性,从长远看,应完善财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在林江看来,直接发实物可能更实在,也更能降低政府财政支出的风险。很多西方国家都是给国民发食品券,实际操作中更简单也更保险。(记者 谢孝国 唐波) 政府"派红包"避免尴尬:东莞可学习香港经验 低保标准提高 东莞千元“红包”超预算 东莞发红包谁管糊涂账 东莞“千元红包”来源成疑 政府部门一问三不知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