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续出现雾天,在奥运会即将开幕之时,北京的空气质量再次成为境外媒体焦点。连日来,某些西方媒体在报道北京空气质量问题时引用了许多负面观点,引起了一些国家运动员的忧虑,据称,有的体育代表团甚至已经准备为本国运动员提供防尘口罩。
外国运动员担心个人身体健康可以理解,但发展到要戴口罩的程度,就有些夸张了。国际奥委会的相关官员已经表示,北京的空气质量并不比其它举办奥运的城市差多少,不会妨碍运动员比赛。在国际奥委会官方认可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的运动员仍要带口罩参加奥运,除了认知差异,主要与一些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的负面渲染有关。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媒体是一届奥运会成败与否的最终裁判。”这句话突出了媒体在奥运会中的重要作用,但却忽略了媒体一旦存在偏见就可能裁判不公的情况。由于视角的主观偏见和心态的先入为主,北京奥运会正在受到某些西方媒体苛刻、甚至不公平的评价。比如,当北京出现雾天,西方媒体就会热炒北京污染严重;编造一个卖兴奋剂的医生,就会说中国是兴奋剂大国。这些媒体肆意运用想象力,把与北京奥运相关的每一个负面因素都无限放大,说白了,就是想用危言耸听的说法制造紧张情绪,让东道主难堪,让外国来宾扫兴。
北京的空气质量既非完美,但也绝非某些西方媒体描述的样子。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与其它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一样,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较严重的污染问题。10年前,北京的污染问题也很严重。但是,经过多年治理,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大为改善,从1998年到2007年,达标天气从100天增长到了246天。奥运之年,累计达标天数已达146天,占已监测天数的70%,比去年同期多了15天。进入7月,为了保证奥运期间空气质量良好,北京市又实行了车辆限行,污染工厂减排或停产等措施,北京的空气质量又有了明显提高,各污染物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了20个百分点。目前,已经有许多外国游客和运动员抵达北京,但还没有看到哪个人是戴着口罩出门的。
西方一些媒体的着眼点不在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上,也不在中国政府的艰苦努力、特别是中国民众和企业为奥运作出的牺牲奉献上,它们只注意坏天气,而且天气不好就等于污染严重,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早已被这些媒体抛诸脑后。但正如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费利29日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指出的,判断空气是否存在污染不能全凭肉眼,要靠科学数据说话,北京的空气质量比外界想象的要好。他强调,国际奥委会将会继续关注北京的空气质量,并会根据监测数据结果做出相应决定。
歪曲报道掩盖不了事实,北京的空气质量不会因为一些西方媒体的刻意炒作而恶化。只要外国运动员发现北京的空气并不像西方媒体渲染的那样可怕,相信谁也不会在炎炎夏日,戴着口罩走向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