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奥运读报之一:开幕彩排走光 媒体比刘翔更焦虑
2008年08月01日 10:53:1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开栏的话 点燃奥运激情,引爆媒体大战。信息铺天盖地,评论五花八门,热点更仆难数,读者目不暇给。本栏作者以己之力穿越资讯海洋,淘取奥运期间最有价值的新闻与观点,记录媒体的热度与交锋,不遗余力为你呈现一场微型奥运新闻风暴。 专栏主持:余英杰 北京奥运开幕式第一次带妆彩排,就意外地掀起了一场媒体风暴。风暴原点是,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SBS电视台公布了一段涉及开幕式入场仪式、文艺演出、主火炬点燃等细节的视频,经互联网的放大而举世皆知。保密工作事先做得滴水不漏,彩排时还是泄了天机。《财经》记者追访有关官员时,当事人言语谨慎低调,“不知道,不便评论”,并“表示失望”。对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中国网民来说,则难以克制自己的愤怒,“一致谴责”的新闻标题占据各大新闻网站的要闻。东北网则发表评论请网民息怒,“出了问题,就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谴责对方,因为这样的法子无助于事情的解决。” 韩国SBS电视台偷拍北京奥运开幕节目截屏 “奥运口罩”话题继续蔓延,“戴还是不戴”烦扰着外国运动员,怎么看待“戴还是不戴”则困扰着中国人。《世界新闻报》说,国际奥委会称不必戴口罩参加北京奥运会;燕赵都市报文章却认为,希望国人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奥运口罩代表团。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空气污染应急措施》可能会切实解决这个令人烦恼的问题,“奥运期间北京若遇极端天气将再限10%机动车”的新闻铺天盖地。 开放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东方早报》今日披露北京奥运“示威专区”出台幕后的故事,详细叙述了中美两国学者合力为中国政府应对媒体负面消息所做的努力,建言很快被政府采纳。负面报道与“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国人大多不愿外人说三道四,新华时评“善待对奥运会的批评”对此表示批评,并说“有些尖锐的批评是真诚友好的,有些廉价的表扬恰恰是别有用心的。” 不过不是谁都能转变的这么快。对于BBC拍摄的孙悟空鸟巢取经的奥运宣传片,《深圳商报》因其丑化悟空而表示不满,“亏它BBC想得出来!”并提出“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东道主的文化世界博览会”的观点。《东方早报》作者羽戈显然不同意这种提法,“奥运会的地方化是一回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则是另一回事。两者之间的交集并不大。奥运会并不足以缓解沉积已久的文化焦虑症。而且,我们要看到,那些企图在奥运赛场打上民族、意识形态烙印的狭隘做法,不是以失败告终,就是流于历史丑闻。” 面对奥运,媒体人焦虑,“刘翔们”焦虑吗?也许。不过媒体担心却是肯定的,而且争先恐后做刘翔的心理医生。《中国青年报》呼吁卸去包袱让刘翔轻盈上道,《成都商报》则直接卸载了刘翔身上最大的包袱,“刘翔夺牌与否,证明更多的是个人价值,而不是国家价值。”大河报更有“刘粉”态势,“无论是否拿到金牌刘翔都是英雄……”。相反,在奥运来临前,美国两大名刊《时代》和《新闻周刊》不约而同都将刘翔选为封面人物。《时代》这样写道,刘翔名字中的翔字,在中国有腾飞的意思。《新闻周刊》相关文章在盛赞刘翔四年前雅典夺冠意义深远的同时,也为肩负举国期望的“中国飞人”能否继续飞翔表示担忧。不知道刘翔看了这些报道,会如何感想?刘翔“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问题还激起了另一个话题,《中国青年报》文章“金牌大国与不断增加的虚弱胖墩”把问题指向了发展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上,作者希望北京奥运会能成为改变中国体育文化的一个契机——当竞技体育达到历史高峰之后,其占据多年的优先地位,理应让位给大众体育。 体育不能被政治化,但却无时无刻不被政治影响。伊拉克先是因为政治原因被拒绝参加奥运会,后又峰回路转,今日国际奥委会又同意伊拉克参会。媒体也告别悲情伊拉克,转而欢呼雀跃,用词饱满。潇湘晨报评论道,伊拉克重返奥运让世界续写梦想。中国网文章三个排比句气势宏大,“这是奥林匹克的胜利,是体育精神的胜利,也是所有人的胜利。”新京报相对收敛,“伊拉克本来就已经在国际社会失去了太多的机会和尊严,如果再失去奥运会的参加资格,那么不但是伊拉克的遗憾,也是国际社会重建伊拉克尊严和信心的失败。” 新华网继续推动奥运休战计划,美国态度成为关注焦点。《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美国在雅典奥运会时曾拒绝签字。 今天距奥运会开幕还有7天。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