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的手机用户意外都收到一条短信,省长吴新雄、副省长史文清和南昌市市长胡宪的手机号码,赫然显示在里面,它们被作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违规举报电话予以公布。电话公布后,江西省各地市民满怀希望纷纷拨打该号码,中国其他地方的民众看到有关新闻后,也纷纷拨打该号码一试真假。(《潇湘晨报》8月4日)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2月14日,在“仇和新政”下,昆明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在新闻媒体上公开亮相,做出公开承诺,并将姓名和联系方式一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此事既在全国掀起了新闻巨浪,也招来了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试假电话。事后,不少媒体甚至对哪些电话有人接听,哪些电话无人接听做了认真统计,以此促进当地对“仇和新政”的落实。
早些年,当“110”开始出现在公众生活中时,几乎各地“110”都曾遇到过各类试假电话,既有普通群众的,也有各路媒体的。也正是无数活生生的事例以及这些频频试假行为,“110”最终为公众信任并接受。今天,虽然仍旧有些无聊之人打些无厘头式的骚扰电话,但更多的人对“110”的充分信任,逐渐形成了一种理性,明白什么时候该打,而什么时候不该打。
江西省这次公布电话后遇到的情况,与当初“110”报警服务台所遇尴尬异曲同工。公众虽然不一定真就有这方面的需求,但试拨电话本来就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一次最基本的检验。可以相信,一旦公布的电话真假得到确认,一旦越来越多的事例验证政府积极接受举报,这种盲目的试假必然回归于理性,公权的公信力也将赢得群众的支持。
对于公民的试假之举,没必要过于抱怨,因为新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眼球效应。任何一项新政出台后,并非天生就具公信力,它需要得到验证。公布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当然是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比如这次江西省公布的省市领导的手机号码。但对公众而言,当一项从未见过的新政陡然出现在眼前时,首先要判断的是真假,所以,以身试假是再寻常不过的举动。简而言之,试假是公民对公共权力的一次考察,而考察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共权力,本身就是公民的一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