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朝阳区婚姻登记处,一位新郎在“双喜”前抱起新娘。

昨日,朝阳区婚姻登记处,一对新人拿着刚领的结婚证拍照留念。
8月8日0点0分,一张鲜红的结婚证,贴上了两个人的照片。京城首张奥运日结婚证,在海淀区婚姻登记处“诞生”。
截至昨晚7时,北京市18个区县基本结束登记,超过15500对新人领取了结婚证书,这一数字是以往单日最高结婚登记量4800对(2006年12月18日)的3倍多。
首对新人0点0分领证
0点0分,新人高先生、刘女士在海淀区婚姻登记处领取了京城首张日期为“8月8日”的红色结婚证。
按北京市民政局要求,各婚姻登记处昨日应6点开门。实际上,各区县工作人员在0点便到岗开始准备;朝阳、海淀、西城、丰台等区均为0点开门。原因是,不少新人都想要“赶0点”登记。
“前晚10点就有人来排队了。”朝阳区民政局新闻发言人贺铁庆介绍,朝阳婚登处原本计划6点准时开门,为满足新人愿望,临时将上班时间调整到0点。
凌晨0点到1点之间,朝阳、西城、丰台等区各为十几对新人办理了登记手续。截至早晨8时,京城已有5181对新人成功领证。
虽然结婚证上不会打印领证的确切时间,但一些新人仍想赶个“有纪念意义”的钟点儿。在朝阳婚登处登记的李小姐和老公,于8点08分在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虽只是形式,但心里觉得特别珍贵。”
婚登机关增设千人办公
昨天,几乎所有区县都开辟了“新战场”,分设了几个婚登地点,并设置了比平时多出数倍的窗口。朝阳区一共设置了30个为现场预约者办手续的窗口。新人易扎堆的早6点至10点的高峰时段,各窗口几乎没有出现排队的现象;海淀区更是以60个登记窗口创下纪录,新人到场后时常能看见“富余”窗口。
平时,朝阳婚登处只有18名工作人员,昨天增至300多人为结婚登记服务。据初步统计,北京市民政系统昨天新增1000名以上工作人员,包括婚姻登记员、引导员、保安员等。
昨天,北京约1.2万经过现场预约的新人办理登记手续平均在5分钟之内。由于这部分新人被“分流”,网上预约和直接到现场登记的新人办证速度也格外快。很多新人整个办证过程只花了十几分钟。
奥运日创结婚人数纪录
按照市民政局数据,6月20日至8月5日经现场、网上预约结婚的新人超过16400对。但因部分新人同时以两种方式预约,昨天实际登记结婚的新人低于该数字。
截至晚7时,北京市18个区县婚登机关超过15500对新人领取了结婚证,这一数字创下了京城单日结婚人数之最。(记者温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