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网络打造中国网民全新“奥运生活”
2008年08月19日 09:06: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哈尔滨8月19日电 题:网络打造中国网民全新“奥运生活” 记者 李建平 从“体操王子”李宁用代表着人类崇高精神的奥林匹克圣火“飞天”点燃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火炬的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同时这和平、友谊之火也燃起了中国两亿多网民的奥运热情,他们在打破了时空界限的虚拟世界里,掀起了奥运热潮:有人撰写“奥运博客”抒发祝愿之情,有人组织网友签名为奥运健儿减压,有人创建“网络奥运文化广场”普及奥运知识,有人在网上翻唱奥运歌曲……这一切构成了中国网民的全新“奥运生活”。 网络打造中国人全新“奥运生活” 2008年对于中国网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中国网民数量赶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北京2008年奥运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将互联网作为独立转播机构……这一件件令人激动的幸福“网事”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 “打开网络看奥运,感觉北京离我们很近,”作为一名“铁杆”体育迷,南航黑龙江分公司的段海涛改变了以往“独守电视到天明”的“奥运生活”——清晨,打开电脑,一边享用早餐,一边浏览昨晚奥运比赛的精彩片段;上班路上,通过多媒体手机上网浏览当天奥运比赛的日程安排;晚上的时光最快乐,可以一边通过网络观看当天任意一场比赛,还可以与天南海北的体育迷“神侃”,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向博客“倾诉”。其实段海涛的这种“网络奥运生活”,也是许多中国人在奥运会期间的真实写照。 从北京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这使得网上直播奥运会成为了现实。 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国内知名网站也都发挥优势,各显其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万瑞数据发布的《中国网民奥运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高达82%的网民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些网民表示,网上关注奥运,最大的乐趣不是观看而是互动,这让他们从单纯的观众变成了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奥运、影响奥运。 网民:参与奥运我们在行动 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的公民来说,奥运开到“家门口”,“不能去现场,我该做点什么?”,网络的发展壮大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从筹备工作到火炬传递,从呐喊助威到文化传播,只要你想通过网络参与进来,奥运随时欢迎你。 从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那一刻起,在中国有着很大影响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便发起了网络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到奥运会开幕当日,已经有6千余万人参加此活动。 “看着我的网络火炬一会儿传到广东,一会儿经过青海,几天便覆盖了祖国大地,我真的很开心,能在虚拟世界实现自己的‘火炬手’梦想也是件很快乐的事。”哈尔滨网友李博说。 而奥运会开幕以来,与奥运相关的各种新闻、评论、盘点、祝福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互联网。在新华网组织的“祝福北京奥运签名寄语大行动”中,成千上万的网民在这里送出了他们对于奥运会的美好祝愿,网民“江南”说:“百年奥运梦,今朝激情圆。支持北京,支持奥运。中国加油!”;还有些网民专门将他们的祝福通过互联网送给那些在奥运赛场上失意的运动员:“无论成败与否,登上奥运赛场就是英雄”。 此外,在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上,广大网民还通过这里的互动专区对奥运会各项工作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奥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歌曲也在网上掀起了新的流行风,《我和你》《北京欢迎你》《相信爱》等歌曲占据了许多音视频网站音乐排行榜的前几名。除了欣赏奥运歌曲,一些网民也“一展歌喉”,纷纷将自己翻唱的奥运歌曲上传到网上,表达出他们“弘扬奥运文化,助威北京奥运”的良好愿望。 在中国,很多人还纷纷通过网络所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奥运热情:有人撰写奥运博客抒发祝愿之情,有人在论坛跟帖为中国体育健儿呐喊助威,有人创建“网络奥运文化广场”普及奥运知识,有人征集百万笑脸制作“奥运笑脸墙”……这便是世界第一网民大国公民的全新“奥运生活”。 网络助推奥林匹克精神传播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田雷说,网络传播具有超时空性、超地域性、多媒体特性以及互动性,这些决定了网络世界的自由、开放和平等,这与以和平、友谊、进步为特质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十分吻合的。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奥运,不仅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变革,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具体表现。 田雷表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使那些过去依靠传统媒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转化为主动参与,这也满足了广大网民发挥创造能力和选择能力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很方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任何时间欣赏自己喜爱的节目;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新鲜的创意等。 “网络为广大平民提供了更多参与奥运的机会,这非常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熊健说,网络不仅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还打破了种族的界限、信仰的界限、文化的界限等等,无论是谁,只要有参与奥运的愿望和热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同时,网络也发挥了它特有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唤起了更多人来参与奥运、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