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13岁男孩成为年龄最小硕士研究生 其父制造传奇

  全国最小研究生考进北工大注册见导师一言不发就走

  昨天(2日,下同),全国最小研究生、13岁的张炀来到北京工业大学报到。5岁入学,10岁上大学,13岁成为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张炀的“传奇”离不开在孩子身边陪读数载的张父。对于未来,父子俩都没有明确规划,一切顺其自然。可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父子同学”到何时为止呢?

  神童性格 见了导师不言语

  昨天上午9时,张炀一家出现在北京工业大学校园里。13岁的张炀身高已超过1.7米,但脸上稚气未脱,别人不问话他则一言不发,开口前必先挥动手臂,声音瓮声瓮气。

  张炀的父母有意要锻炼孩子,注册手续都让小炀自己去完成,他们只在旁边帮忙。“才13岁,都成研究生了!”办理注册的老师看着张炀的材料不禁惊呼,旁边的同学也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对于众人的反应张炀表情淡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办完注册手续,张炀和父母一起去看宿舍,途中遇到了炀未来的导师——数理学院副院长、博导程曹宗教授,双方之前已经见过面,可张炀却连招呼也不打就走了过去。张母为此斥责炀:“怎么这么不懂事,见到老师也不叫一声!”张炀坦然道:“都认识了还说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

  张父无奈地说:“这孩子性格内向,有优点,可缺点也不少,为人处世方面还有好多要学。”

  制造传奇 老爸充当“教练员”

  张炀1995年生于辽宁盘锦,2000年秋炀上了小学,随后连续跳级。2005年,他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当时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奇迹”张炀离不开他的父亲张会祥。张会祥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把知识去粗取精灌输给孩子,并广泛培养其兴趣,让他边玩边学。“我觉得小学没有必要学六年,我想让他尽早进入更高的学习阶段。”张会祥说,炀这个年纪没有就业、恋爱等事情的影响,很容易集中精力。

  张炀进入大学后,张会祥就和炀同住在一个宿舍,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同时也监督其学习。“孩子贪玩,我不看着他根本不学习。”

  张炀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本科学业,又考上了北工大数学系的研究生,张会祥决定继续陪读。校方也特意在博士生宿舍为父子俩安排了一个两人间。张会祥坦言,他做的就是“教练员”的工作,能够把炀培养成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非常欣慰。对于未来,父子俩还没有明确规划。

  在张会祥陪读期间,原单位还为他保留着一份薪水,妻子在廊坊一所中学任教,一家人生活不富裕也不紧张。

  一年半后 通过测评可硕博连读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吴斌表示,张炀的研究生考试成绩超过了分数线20多分。在复试中,老师们发现他的智力和研究潜能都不错,于是决定录取。此前北工大最年轻的研究生是20岁。

  据吴主任介绍,学校很重视对张炀的培养,特别安排经验丰富的博导来做他的导师。在今后,也将根据孩子的特殊条件,制定相应的方案,因材施教。入学一年半后,将对研究生进行测评,通过测评后张炀还可申请硕博连读,有望再次缩短学业。

  记者手记

  与时间赛跑的人

  稿子写完了,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一句歌词——“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仔细想来,张会祥就是一位什么都扛的父亲。在他看来,儿子成长应该是效率优先,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尽量少接触。他们也确实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当同龄人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张炀已是研究生了。

  但“火箭式升学”却不能解决所有疑惑。张会祥也承认,自己对孩子的未来还没有明确规划。那么,跑在时间前面、压缩人生体验的成才方式究竟是为了什么?张会祥觉得,只要儿子需要,他还会陪读下去,张炀的成功等于自己的天才加父亲的勤奋,这不是一般家长能够做到的,“神童之路”也许很难复制。

我来说两句: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