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2008年09月04日 07:12:3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 题:在同一片蓝天下——改革开放30年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 谭浩、周婷玉、刘铮 18年前,当重度残疾的厉才茂参加高考时,因为很多专业不接收残疾人入学,他考了3年才得以入学。 “现在只要成绩合格就能入学。”现任北京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厉才茂对记者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为残疾人事业的繁荣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动力”,在社会各界的真诚帮助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残疾人事业更加深入人心。残疾人群体在创造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时,也和全国人民一起憧憬和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 特别关爱和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 谈起30年来的变化,黑龙江省鸡西市聋哑人协会主席、鸡西市特教中心教师马万宇兴奋不已。“作为一名聋哑人,我当初上学时要交学杂费和书费,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负担。现在的残疾孩子非常幸福,有了国家‘两免一补’的好政策,残疾孩子上学不仅不用交学杂费和书本费,市政府还免除了食宿等在校生活的费用,每个学生每年能省下2000多元,给家庭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使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能够上学读书。” 8月30日,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残奥村升旗广场隆重举行誓师动员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并向中国体育代表团授旗。这是回良玉和运动员握手。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感慨的不只是马万宇一人。谈到残疾人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的巨变,和残疾人打了十几年交道的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也掩饰不住喜悦之情。 汤小泉早在1991年1月就来到残联工作。当年5月,《残疾人保障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对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给残疾人更多的关照,使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汤小泉说。 为保障残疾人权益,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据不完全统计,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已达50多部。同时,我国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各级法院把残疾人作为司法救助的重点对象,减免贫困残疾人的诉讼费用。作为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还远不止立法保障—— 30年来,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扶贫救助得到加强。仅“十五”期间,全国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166万人,700万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共有594万残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国家彩票公益金还帮助5万多户无房或极度危房户残疾人改善了居住条件。 30年来,残疾人文体生活日益活跃。目前,全国已建成地市级以上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1036个,体育活动场所1324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演出赢得全世界的赞誉,令人印象深刻的《千手观音》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在雅典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63枚金牌的成绩,第一次成为各参赛代表团的“领头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30年来,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和范围不断提升。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67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有2803个,在校盲、聋、智残学生达到58万人,入学率平均达到80%。而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接受专科、本科教育的残疾人已经约有3万人,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年都有4000人通过考试被国内高校录取。 30年来,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我国全面参与、推进国际残疾人事务,积极加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与国际残疾人组织和有关国际机构建立并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后荣获联合国人权奖和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事实,无不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 “以前我的许多同学都没有工作,后来党和国家有了好政策,再加上他们努力学习技能,现在大多干起了美容美发、厨师、皮革护理等职业,能够自食其力了。我们要告诉所有残疾人,只要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我们同样是对社会有用的人。”马万宇做了一个坚定的手势。 8月30日,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在进行《我的梦》彩排。 新华社记者马研摄 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感动社会震撼人心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难以磨灭的记忆。“《千手观音》对观众的强烈震撼,不仅在于它的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中国残联宣文部副主任王涛是这么认识的。 从曾担心“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到现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30年来,残疾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越来越多地博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 9月1日,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在上海站举行,坐式排球二传手陈玉萍担任火炬手。CFP提供 24年前为中国获得第一枚残奥会金牌的平亚丽,是一位无法用双眼感知多彩世界的残疾人。她之所以能挺过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岁月,靠创办3家按摩店自强自立,源于一个看似简单却让人震撼的信念——一定要像健全人那样生活。 在如此顽强的生命面前,困难也不得不退却。 30年间,改革开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说:“现在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国家安排了1800多万农村残疾人和400多万城市残疾人就业。” 听广播曾经是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杨清风获取资讯的重要来源。如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成为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他自信地说:“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努力实现就业。”2006年3月,杨清风所在的北京“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成立。他的同事也大都是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 “我们制作的节目分成两大类,一是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帮助,如教残疾人做菜、出行等基本技能;二是与残疾人相关的活动报道,如残奥会、特奥会等。”杨清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他说:“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所以特别了解残疾人的需要,知道应如何为残疾人提供帮助。例如告知某个视障人如何到达某个具体地点,我们的帮助会具体到按电梯内的哪个按钮,非常实用,可操作性强。” 现在,他们制作的节目已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多家电台播出,并正在探索与广播电台建立长期固定合作。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新起点,也同样是广大残疾人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应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尊重、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正不断形成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变成了全社会的口号,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和全国广泛的扶残助残活动,也有力地影响着社会,改变着社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众对残疾人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尊重、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与此同时,为残疾人量身定制的各种设施、各项措施正在城乡间广泛建设,普遍落实。 现在,北京市123座地铁站每站都有一个站口可以乘坐升降平台,实现无障碍通行。残疾人进出地铁站时,工作人员还会协助他们使用。北京残奥会开幕在即,轮椅升降平台、残疾人专用卫生间、低底盘公交车等“无障碍”设施在北京已随处可见。 9月2日,福州边防官兵在向聋哑学校的手语老师学习基础哑语知识。随着北京残奥会的临近,福州市公安边防支队近日专门组织聋哑学校的手语老师为基层边防派出所民警教授手语知识,以更好地服务辖区聋哑残疾人群。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而这些,只是全国各地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一个缩影,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无障碍”服务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民航机场已全部按无障碍要求进行了改造;部分城市的银行、邮局等行业推出了手语服务;图书馆为盲人读者配备了有声读物;一些企业开发了盲人上网软件和聋人专用通讯设备…… 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陈新民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广泛开展社会宣传,传播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使残疾人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帮助。“目前,我国已开展了全国助残日、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全国10万个助残志愿者联络站中,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已有287万名,受助残疾人达316万人。” 一位聋人朋友曾非常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不久前在乘飞机从武汉到济南时,发现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安全提示出现了手语。“相信随着关心残疾人、尊重残疾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人观念的深入人心,生活中这样温馨的细节将会越来越多。” 8月31日下午,北京,中国残联礼堂,北京奥运安保指挥中心防爆安检指挥部对即将参加残奥会的安检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此次培训旨在保障对残疾人的服务,涉及残疾客户群的心理特点、安检中的注意事项等。CFP提供 在“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下,残疾人正在克服自身困难,尽力融入社会;同样,健全人也张开双臂,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积极条件。这种条件,不只是城市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修建;在人们的心中,同样需要“无障碍”的空间去接纳残疾人。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表示,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以及残疾人自身的精神风貌,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不仅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无论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从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来讲都是很重要的。 从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的《千手观音》到残疾人赛场的拼搏镜头,随着了解的深入,残疾人与健全人“融合”的趋势也越发明显。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贡献,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激励着自己。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使我们的社会更有活力,更加温暖,更富生机。 第13届世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148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名残疾人运动员将相聚北京,向世人展示他们非凡的勇气、力量和追求。北京也将以更加人性化、更加无障碍的环境迎接残奥会的到来。残奥会筹办历经七年,不仅使“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理念与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交相辉映,也给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谭浩 周婷玉 刘铮
编辑:
吕卫星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