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财政收入达25.1亿,2006年冲至35.07亿,2007年突破45亿大关,财政收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中名列前茅……这就是南京市鼓楼区在26.6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创造的"经济奇迹"。"'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区纪委等14家部门连续6年开展"优化投资软环境"竞赛活动付出的艰辛!"9月初,鼓楼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张丽向记者道出了背后的"奥秘":依法梳理行政权力,科学优化运行流程。
"权力阳光运行"催生"创业乐园"
"比纪律,看谁更规范有序;比服务,看谁更周到优先;比效率,看谁更高效快捷;比形象,看谁更公正文明!"2002年初,鼓楼区在区机关率先开展"优化投资软环境"竞赛活动,吸引投资者前来创业。区纪委、监察局全面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力推"阳光政府"建设。他们对照法律法规,确定行政主体27个、行政执法事项816项,所有未经确认并公开的权力暂停使用。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涉及到的权、责分解到岗、到人,科学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在此基础上,制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开发应用权力阳光运行电子政务系统监察模块,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在"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助推下,区级各政府机关纷纷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目前,该区已成为国内著名企业落户南京的首选之地,西门子、朗讯、爱默生等4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大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功能总部在这里"安家"。政府"勤廉不勤廉",企业最有发言权--
"百企走访"请企业为政府服务"打分"
7月8日,鼓楼区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丽冒着酷署深入国电南自等企业的建设工地、生产车间,面对面了解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效能情况,现场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这是鼓楼区连年开展的"百企走访"活动的一个场景。他们由区纪委、监察局领导带队,深入驻地企业,通过座谈会、个别交流、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听取企业对政府行政效能的意见和建议。区里还专门设立民营个体经济咨询投诉中心、政府效能督察中心、外资企业投诉中心等"三个中心",督促政府机关热忱方便企业。选择在全区列入重大项目的部分企业设立行政效能监测点,实时监督政府有关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情况。企业对政府服务"打分",让机关压力陡增。2006年初,"世界500强"百思买集团在南京挑选中国投资总部时,区外经局工作人员连续几天加班,倾尽全力地帮助该集团协调解难,最终促成这个注册资金9.45亿元的大项目落户鼓楼区。体制运行更加高效,工作作风更加务实--
"四大变化"引来万余企业"安家"
8月31日恰逢双休,鼓楼地税分局办税服务大厅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是"狮子楼饭店"老板焦急的声音:"餐饮发票用完了,今天能不能买到发票?"幸运的是,该分局开展节假日预约服务,老板如愿拿到发票。行政监察大大改善投资软环境。鼓楼区在为驻区企业的服务上发生了四大明显变化:体制运行更畅了,服务意识更强了,工作作风更实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快了。据悉,竞赛活动开展以来,该区驻区企业由2000多家发展到11000多家,其中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就有400多家,以苏宁电器、苏宁环球集团、江苏金浦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巨型航母"纷纷在鼓楼生根开化。(吴 德 红军 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