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理论将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分为五个阶段:经济恢复期、增长初期、高速增长期、后增长时期、衰退期。对应五个阶段经济增长的特征,我国在经历高速增长后,2008年进入了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水平达到顶峰);按照经济周期理论,第三、四季度我国应开始进入“衰退”阶段,在这一阶段内,经济增速显著放缓,通胀压力在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最终演变成通货紧缩。
从周期上讲,经济至少已经走到了下行周期波段的左边,但是关键问题在于,这个“衰退期”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这个问题,周期理论并没有统一的回答。但是,回到经济转型这个问题上来,其实经济转型和这次经济周期的调整是中国经济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中国经济转型完成的时候就是中国进入高速增长的时刻。因此问题变成了经济转型需要多长的时间和空间--这至少是一个中期的过程。
按照领导人的战略意图,这次经济转型将使我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而成为内需拉动增长的模式,启动个人消费并不是一个短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改变居民对长久收入的预期至少是一个中期才能达到的目标。短期内消费还难以立即填补固定投资增速放缓留下的缺口,下半年经济增速作为经济转型的成本难以避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经济周期的“衰退期”不等同于经济周期理论中的经济零增长或负增长的衰退,而是经济增速较峰值水平有显著下滑,从历史来看,有财政投资的支持,中国经济陷入衰退时增速也在8%左右--这样的衰退模式意味着这个底部不是一个U型或V型,更可能是一个L型。
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远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9%达到了3.3%,房屋销售数据和消费者信心数据也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转暖的迹象。美国经济复苏对世界经济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姑且不讨论美国经济是否很快走出谷底而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分析二季度美国GDP增速提高的因素发现,中国等原来依靠外需拉动经济的国家能指望美国的并不多。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的3.3%中出口贡献达到了3.1%。也就是说疲软的美元改善了美国的外贸情况,从而拉动了美国的经济。美国从过去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变为现在依靠外需度过难关,而且美元最近强劲反弹也给这种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指望美国对中国需求增加而带动中国走出“衰退”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经济转型和内需拉动至少在短期难以立即见效。但从短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走势看, CPI继续下滑,PPI在四季度出现拐点,结束原来的上涨势头。
经济增速四季度好于三季度:灾后重建的固定投资拉动效应将在四季度开始反映;七、八月份因为奥运会召开影响了工业企业生产和商品流通速度,这一扭曲在四季度得到修正。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