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1-8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3%。
CPI涨幅回落到5%以下,不但大大减轻了从紧货币政策的压力,而且,为落实“一保一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节能环保企业以及灾区建设,给货币政策腾出了巨大操作空间。同时,8月份4.9%的CPI涨幅,离年初确定的4.8%控制目标越来越接近了。
这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成效,是从紧货币政策取得的结果。面对8月份CPI回落到4.9%,紧接着要求放松货币政策的声音肯定会出现。那么,到底是否应该放松呢?笔者认为,不宜过早放松宏观经济政策,要切实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PI虽然逐月回落,但是,这种回落的基础并不稳定,通胀压力依然很大。我们注意到,在8月份CPI回落到4.9%的同时,PPI同比上涨1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3%。CPI与PPI连续几个月背离程度这样大,说明一些消费品价格走低是管制的结果,是“压制”出来的。比如:8月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8.2%。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33.7%、22.1%和36.1%,而终端消费价格由于管制,基本涨幅不大。一旦CPI与PPI价格理顺,物价必将继续冲高。同时,8月份CPI同比上涨4.9%,“同比”的是2007年8月份CPI6.5%的高位。说明涨幅虽然下来了,而实际物价水平并不低。再者,还包括夏粮丰收,加大生猪生产,生活消费品供给增加以及秋季蔬菜、果类等收获季节等季节性原因。另外,国际上通胀没有缓解的迹象,资源价格、能源价格等都还在高位,这对于经济对外依存度大的中国来说,物价回落可能只是短暂和不稳定的。最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回落,中小企业经营遇到较大困难,信贷支持农业、中小企业以及灾区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从紧货币政策面临空前压力。
针对以上分析,尽管未来一段时间CPI的上升速度可能会继续回落,但对通胀的警惕不能放松,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工具仍应把抑制通胀作为首要目标。如果中国能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通胀,经济就不需要急刹车;如果过早放松宏观经济政策,通胀就可能反弹。最终不得不急刹车,损失则要大得多。同时,必须认识到,控制好物价,切实抑制住通胀,才能给经济增长创造最大的宽松环境,才能给能源、资源价格等一系列改革创造有利和宽松环境,才能顾得上做一系列涉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大事。
因此,央行应在坚持从紧政策不变的前提下,适时灵活进行货币信贷调控,不宜过早放松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