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著名的“文明村”——张家港市长江村和常熟市蒋巷村的村民们来说,今年的中秋很特别。
今年,他们不仅能和全国人民一样第一次享受到中秋作为法定节假日的休息,还能在家门口欣赏省里的艺术家送来的精彩演出。
9月10日和11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和省演艺集团共同组织的“走进文明村·中秋慰问演出”,带着省委省政府、带着梁保华书记和罗志军省长对新农村建设者们的深情慰问和祝愿而来。带队演出的省演艺集团总经理顾欣说,我们集团一年送戏下乡1500台,像这样为省委省政府慰问文明村,是头一回。
这份深情让两个村的当家人感动。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说,这份中秋礼物太有意义了。它对我们全村干部群众的鼓舞和激励,就好像奥运圣火被点燃一样!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说,这是省委省政府送到基层的“文化大餐”,让我们农民得到很大的精神享受,激励我们把农村精神文明生活搞得更精彩,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两个村,都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成功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业绩骄人。演员们在演出之前,走进企业、农家、老人公寓,领略发展成果,了解农民生活,和村民们沟通交流,即兴表演。演员们说,这是特殊的“走台”,到现实生活中“走台”。走进生活,演员们发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舞台上,农民也是精彩的“演员”。
在长江村看村史,看企业和工业区,省话剧团的周媛媛说,文明村的大变化,折射了我们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振奋心灵。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的创作和表演是不可多得的体验。
蒋巷村民俗馆内有一处石磨实物,一位本地大嫂正在演示推磨碾大米粉。省锡剧团演员张金华、姜艳十分惊喜。他们的节目就是“双推磨”。“我们从来没有推过真正的石磨!”两个人立刻上去一前一后推起来,边推边唱边交流:师傅教的动作跟实际推磨的动作完全一致,这是老前辈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呀!今天晚上演出“手感”更好更准了。
“梅花奖”获得者、著名京剧演员李洁和大家一起到蒋巷村老年公寓,陪老人们聊天,让老人们点唱。
孙敬祖老人告诉大家:老年公寓住了170多个老人。免费入住,房子大概在74平方米;村里给他这样的老人一年有近4000块的养老金和福利;他的女儿全家则住在后面220平方米的别墅里,女儿女婿都在工厂上班;他和老伴还为村里的“农家乐”干点轻活,也有收入;还有一分地,可以自家种点蔬菜,日子舒服得很。
李洁说,我是第一次来到离沙家浜这么近的地方。看蒋巷村、长江村的农民生活时,看这里的风土人情时,《沙家浜》的剧情就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地过,这是演员对角色的一种特别体验。走下舞台,走近土地,观察到火热的生活,吸取到新的营养,这对今后的创作受益匪浅。
艺术家需要现实体验,农民需要文化生活。两场精彩的演出,把两个村子初秋凉爽的夜晚都烧热了。
舞台布景一派花好月圆,既点出了演出的主题,又象征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们的幸福生活。
长江村的演出,第一个节目就是村民合唱村歌。这是大家熟悉的歌词和旋律:“滔滔长江水,堂堂长江人,荒滩创大业,新村四季春……”不少村民跟着唱。从一个江边经济落后村发展成拥有总资产18亿元村属企业的发达村,图景一幕幕在人们眼前展现。
在蒋巷村,蒋巷小学4个女老师的表演唱《四个大嫂学电脑》,让村民们倍感亲切。科学种田、求医问药、网上红娘、办厂经营,说的就是蒋巷农民生活中的事儿。这是当年那个穷土恶水、血吸虫病流行的苦地方不可想象的日子。
省演艺集团的节目都是精心挑选、对着农民朋友口味儿来的。舞蹈《欢庆》、女声独唱《好日子》、《越来越好》,欢乐吉祥;《青藏高原》、《天路》,几段高音飙上去,全场观众把手掌都拍红了;戏曲有人缘,《智斗》,那说的是离这里不远的沙家浜嘛,锡剧《双推磨》,年纪大的都能哼上几句。
嘹亮、有劲道、端庄大气的民族歌曲,最受欢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顾欣的《长江之歌》、青年歌唱演员张其萍的《父老乡亲》点燃了整台演出的沸点。
这个画面让人难忘:一袭红裙的张其萍弯下腰、伸长胳膊,隔着几排桌子,把话筒递给一位大嫂,大嫂带着几分羞涩对着她的话筒就唱起来: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观众如痴如醉。而令记者称奇的是,接触这些观众,你发现,“村民”的传统内涵已经被改写。他们,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舞台上的“演员”。
本村的——长江润发机械公司的张焕发,全家6口都来了。他最喜欢听国家一级演员董源那段铿锵有力的《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有劲、过瘾!”
外地打工者——12岁的宋艳丽、11岁的敬佳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看演出。她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在长江村上学,因为爸爸妈妈在润浦型钢工作。长江村1万多人口中,有2000多外来打工者。宋艳丽说,她们班全是外地来的孩子,她喜欢长江村,最爱看跳舞。
演出结束,人们迟迟不愿离去。记者攀谈的一位中年人竟是上海人。这位俞先生说:“我们厂从上海转移到长江村,跟过来一批技术人员,我这个上海人就变成新长江村人了。在这里工作、看演出,老开心的!” 王晓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