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沛县:用创新“钥匙”打开农民增收之门
2008年09月15日 09:55:2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9月上旬,全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在沛县召开,沛县靠高效规模农业实现农民大幅增收的实践,引起全省与会者的高度关注。省权威部门给会议提供的数据表明,沛县高效农业增加值和农业亩均效益两项指标全省最高,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在全省名列前茅。省领导现场评价,沛县靠创新突破现有农业生产关系的束缚,两三年时间实现了向高效农业的跨越,打开了农民增收的大门。 从肉鸭产业看生产方式的创新 几年前,沛县确立养殖业主导产业时曾面临“狗和鸭”的选择。沛县狗肉因刘邦而出名,当地也有养肉狗传统,但肉狗最终因为无法千家万户饲养和无法走出国门而没有“斗”过肉鸭。选择肉鸭,沛县看重的是它的足够长的产业链以及由此产生的增值空间。一只肉鸭,从孵化、饲养到宰杀和羽绒加工,平均可增值60元。在沛县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围绕鸭,雨润、希望、桂柳等20多家企业“互相利用”,已经形成一条从饲料、孵化、饲养、防疫、宰杀到加工、制绒等一直向前后延伸的“鸭业链”。这些企业与农户签订了养鸭合同,不管市场涨落,均按最高价收购。与此同时,政府专门建立养鸭小区,为农户化解一家一户散养带来的投资、防疫的不便。龙头带动政府搭台,农户养起了“放心鸭”,三年内,全县养鸭户达到3万多户,肉鸭饲养量从800万羽发展到现在的1.2亿羽,翻了十几倍,每只鸭给农户带来人均10元的纯收入。 与鸭业一样,沛县的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两大主导产业也集聚了50多家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涉农企业已达到148家。龙头企业集聚不仅带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还使更多农民成了“上班族”,沛县农业人口80多万,有35万人转向二三产业,其中2/3在企业务工,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从土地入股看经营方式的创新 沛县张庄镇潘庄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全省第一家规模高效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该合作社已发展入股社员856户,入股土地涉及4个村共4680亩。 合作社负责人、潘庄村支部书记周启亮原是村里种菜、经营的能人。合作社建立了日光温室,上千亩蔬菜统一育苗,既保证品质,又提高成活率,节约了资金。社里还专门聘请了山东“西芹顾问”管技术,他们的西芹比别人产量高、质量好,一亩地多卖近2000元。规模化让潘庄合作社能够抱团应对大市场,近千亩西兰花左右了徐州市场的价格。有了产量,还可以集中供应大的蔬菜加工企业。去年,潘庄合作社一亩地种植蔬菜纯赢利平均达到了1万元。 土地效益越来越高,一些村民开始不满足入股、打工的收入,想要自己干、赚大钱。周启亮说:“现在社里新增了几种土地入股的方式,比如‘村统建、户分包’的模式。合作社建立蔬菜大棚等基础设施,农户来承包一个或多个大棚,合作社每个大棚每年收取2000元左右的租金,其余利润都归农户。” 目前,全县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入股农户1.8万户,入股土地5.3万亩,累计分红3890万元。同时,土地股份合作社吸纳常年打工的农村劳动力2500多人,合作社支付打工工资2100多万元。 从支部+协会看组织方式的创新 沛县胡寨镇草庙村3年前还是全省1001个经济薄弱村之一,2004年人均纯收入1850元。现如今,草庙村迈入富裕村行列,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230元,另有村积累20多万元。草庙巨变,靠的是“支部+协会”。 草庙村蔬菜营销协会成立初期,个别经纪人为赚取过高差价而垄断销售,外地客商收购2万斤长茄,经纪人却说只要1万斤,借机压低蔬菜价格;明明是1.1元的收购价,却对菜农说是8角。 村党支部在帮助村民发展蔬菜种植的同时,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建立了一批固定客户,并逐渐成为村蔬菜协会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书记秦真岭被协会会员推选为会长。蔬菜销售季节,村党支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出了6名村民代表参与协会和客商商谈的全过程。每天下午,村里蔬菜收获多少,客商需要多少,价格如何,村蔬菜协会用广播“大话匣子”公布。 村党支部和一心想获取暴利的经纪人开始有了冲突。个别经纪人利用手中的销售渠道,向蔬菜协会发难。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几番博弈,协会取得了胜利。正是在蔬菜协会的运作中,草庙村民看到了什么是“支部作用”。 支部+协会使得党支部成为农合组织的“掌舵人”,使得农民成为农合组织的最大受益人。全村480户农民已有350户入会,入会农户亩产纯收入达到1.5万元。 现在,全县农合组织已发展到458家,会员总数8.3万人,90%以上是镇村党组织参与创办的。单亮 李先昭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