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神七"发射临近 中国第2代航天员受国内外关注
2008年09月15日 12:45:0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二代航天员直面新挑战 今年7月,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很肯定地说,只要中国愿意,就能将航天员在未来10年内送上月球。 格里芬的肯定源于对中国航天实力的了解。据香港《大公报》9月10日报道,欧美航天界固然重视将执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的中国航天员,但更关注中国正在培训的新一代航天员,因为后者将在4至5年后挑起中国载人航天的大梁。 《大公报》披露,目前,以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员共有14名,年龄均为40岁左右,正值航天事业的黄金时期。但随着后续任务的需求,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新一轮航天员的培养工作已经启动。中国首位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的杨利伟就曾向媒体透露,第二批航天员的数量仍不会超过14人。 消息人士指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需要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深厚的学识水平、非凡的执行能力、优秀的环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第二批中国航天员仍然从空军尖子飞行员当中优中选优,无论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来看都不亚于前人,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及操作飞行器的丰富经验。这批候选者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航天员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必需通过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对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完成飞行任务所必须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第二批航天员在成为候选者后,还要完成体质锻炼、理论知识教育、心理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训练、生存训练、航天器技术训练、航天医学工程技术训练、空间科学及应用知识和技术训练等一系列科目。 第二代航天员将在老一辈航天员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执行前人所不曾接受的新任务。根据中国载人航天计划,除“神七”此次将执行的太空行走外,第二步还将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这意味着第二批航天员将执行更为复杂、对自身素质要求更高的任务。据媒体报道,未来的“神八”将是一艘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后将与“神九”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而“神州”飞船也将在“神八”升空时基本定型。 领军人物频与国际接轨 另据《大公报》透露,与2005年的“神六”相比,“神七”飞船的指挥系统增添不少新面孔,包括总指挥常万全在内的多名新帅上位。 报道指出,“神七”的指挥团队有5人,呈“一正四副”格局。总指挥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担任,四名副总指挥包括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中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只有后二人是“神六”指挥班子成员。 59岁的常万全是从普通战士逐级晋升为将军的,是一名文武兼备的“儒将”。江绵恒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他197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82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6年9月赴美留学,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美国费城DREXEL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1993年,江绵恒回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1999年11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 副总指挥张建启中将,被认为是中国军队中最精通航天技术和核工业的高级将领之一。据了解,他是统筹“神七”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常务副总指挥,在总装备部四位副部长中分管航天工作。“神七”飞船运抵酒泉等各项主要活动,均由其牵头。 另一位副总指挥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兼党组书记马兴瑞。他在指挥团队里主要负责“神舟”飞船和火箭的研制。马兴瑞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32岁即破格晋升为教授。现年49岁的他已是中国航天界的少帅之一,先后担任过“实践五号”卫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绕月探测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卫星系统技术专业组组长。他还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获得多项国家科技大奖。 欧洲与美国的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神七”领军人物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与国际接轨程度高。比如,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不仅在国内与美国宇航局访华代表团频频接触,也经常到访美国宇航局、欧洲宇航局。用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的话说:“他是我们的老熟人,非常了解国际同行,与我们接触没有任何障碍。”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的海外留学经历也让他对国际环境有相当的了解。 “这样的背景非常有利于中国航天科技与国际航天界接轨,”欧洲宇航局一位资深专家表示:“在国际航天大合作的趋势下,越来越多有国际背景的人材走上中国航天界领导岗位,有利于中国航天业与外界的交流与发展,只会让其进步得更快。”(张竹力) 来源:
新华网等媒体
作者:
编辑:
杨晓燕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