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39.1%公众不看好汇源被并购后的前景
2008年09月17日 09:38:4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有汇源才叫过年呢!当人们还在回味今年春节汇源果汁的广告词时,9月3日,美国可口可乐宣布将以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不到一年的巨大转变,使得网友戏言今年年底汇源是不是得改词说“有汇源才叫过圣诞节?”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189名公众,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40.3%的公众认为,因此次并购产生的民族情绪是公众民族感情的正常宣泄。 中国品牌一起来就想卖,没有远见卓识 据了解,汇源果汁是中国最大的果蔬汁生产商,在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率第一,一直被称为优秀的民族品牌。 “面对如此优秀的民族品牌面临被美国可口可乐并购的局面,人们的遗憾也是可以理解的。”北京某高校经济系在校研究生程兰说,“从感情上讲很难接受,但是在商言商,从商业角度去看这是一件平常的企业并购案,品牌无国界,没必要老扯上民族感情。美国百威啤酒就把大股权卖给了比利时啤酒厂,我们的大企业前几年也一直在并购国外的企业。” “品牌总是有归属的。你能说阿迪就是中国的吗?”对于“品牌无国界”之说,中国国际品牌协会秘书长卢胤尧并不赞同。他认为汇源此举确实有放弃民族品牌之嫌,“我觉得汇源缺乏一种民族责任感,一个企业做大了,品牌起来了,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利益,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接受并购证明了汇源老板只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普通商人,见好就收,缺乏走向世界做强做大中国品牌的追求。所以,品牌一起来就想卖,没有远见卓识!” 在此次调查中,29.0%的人赞成卢胤尧的观点,认为就目前来看,汇源是在放弃民族品牌。40.3%的人认为,因此次并购产生的民族情绪是民族感情的正常宣泄;37.8%的人认为,并购是跨国投资大势所趋。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就此次并购,我们更应该思考是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条件,促使汇源要去卖企业?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企业不接盘?这比单纯的支持与反对的态度纠缠要有意义的多。” 我们应该给民营企业冲击世界品牌的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卫伟认为,汇源果汁并不存在经营困难的状况。在他看来,此次并购体现的最大问题是,汇源果汁毕竟是个民营企业,其继承和可持续发展完全要依靠企业自身用血汗去拼搏,但这不是长远之计,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要打造国际品牌还需要很多钱。 “我们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最后往往把‘亲生儿子’当猪卖了。”黄卫伟说,国家现在更重视对中石油、中海油等国有大型企业的投资和保护,对民营企业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品牌经营的扶持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而可口可乐等外资企业正是抓住了中国民营企业家这一软肋。 “近来民营企业的倒闭潮也凸显了这个问题,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做大做强的信心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关注,保住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我们应该抓住有希望打入国际市场的品牌,给他们冲击世界品牌的信心。”黄卫伟说。 近年来,美加净、南孚电池、小护士等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或被雪藏,或被限制,最后渐渐淡出公众视野。虽然可口可乐与汇源均表示“汇源果汁”的品牌将继续存在,但一些业内人士仍担心,在碳酸饮料日益被人抛弃的情况下,可口可乐看重的是汇源果汁的市场和渠道,一旦占据果汁市场,汇源就会遭到雪藏。 调查中,39.1%的公众表示不看好汇源被并购后的发展前景,30.9%的人持相反意见,30.0%的人觉得“不好说”。如果并购成功,40.3%的公众会继续购买可口可乐名下的汇源果汁,20.0%的人表示不会购买了,39.7%的人未置可否。 此外,45.1%的公众相信,如果拒绝收购,依据汇源现有的市场地位,汇源在果汁市场上不会被可口可乐打败;21.2%的人对此不认同。 据悉,根据中国刚刚出台的《反垄断法》相关内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尚须通过商务部反垄断部门审批。 对此,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政府批准,汇源和可口可乐都将迎来一个多赢的局面;如果国家不批,说明国家很重视汇源,估计更多的中国人会猛劲地喝汇源,让可口可乐买不起了。“到那时,50亿咱也不卖了,100亿都不卖,弄不好咱还把它收了呢。所以顺其自然,不批我也感谢政府,批我就乐观其成。”朱新礼说。 但是,中国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境外资金进入收购国内相关企业的情况,必须按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报批,这种报批必须是事前的,可口可乐的此次收购没有按照我国相关法定程序进行事前报批,可能属于违规操作。 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育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企业并购肯定是当事双方先达成协议之后,才向政府部门报批申请,此前不可能去报批。梅育新认为,此次收购在程序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