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为了适应即将出现的全面抗战形势,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决定,以中共平汉线省委为基础,成立中共冀豫晋省委,领导平汉线北部铁路两侧党的组织,积蓄斗争力量,同时领导全体党员在广大农民、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少年学生中进行国难教育,启发群众爱国抗日的思想觉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各种抗日救国会,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战争。
然而,平津失守后,在日军大举进攻面前,原驻河北省的国民党军队连同县党部、县长等地方官员,纷纷奉命南撤,席卷而逃。在这危难时刻,冀中人民寄希望于共产党领导敌后人民坚持抗日战争。这时,原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地下共产党员吕正操同志,审时度势,毅然挺身而出,决心拒绝国民党政府南撤的命令,率全团官兵留在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一天夜晚,吕正操正在屋里查看地图,考虑部队日后的出路,一位共产党员军官前来对他说:“你看,这样跑下去就要过黄河了。我们不能只顾跟着他们逃跑,应该另想办法!”吕正操说:“在目前和上级党失掉联系的情况下,应先抓紧‘东抗’(东北武装抗日救亡先锋队),团结官兵,一面深入进行思想发动,一面做好留在敌后打游击的准备。”
正在这时,1937年10月9日,吕正操在河北束鹿(辛集)东南耿庄接到师部命令,要他率团开往藁城四德村、梅花镇一带,掩护五十三军的左侧,与六十七军取得联络。于是,吕正操就率团向指定地点疾进。
第二天,10月10日下午,该团先头部队,在半壁店与正在南下的日军骑兵相遇,敌骑约五、六十名。吕正操命令所部迅速向敌展开进攻,经一小时激战,毙日军10余名,战马10余匹。敌骑难于支持,便向沧石路狼狈逃窜。这一仗我军无一伤亡,从而提高了全团官兵对敌作战的信心。
在半壁店袭击敌骑的当晚,六九一团分别进入梅花镇的四德村。梅花镇是一个土围子,方圆有四里,土围子高丈余,很坚固。一营进镇后,即严密防守,第一连防守镇的东面和北面,第二连防守西面和南面,重机枪和迫击炮都有相当的配备。这天夜里10点多钟,约有一营兵力的日军,由藁城向南推进,其先头部队与我梅花镇守军步哨发生战斗。其后续部队渐次到达,拂晓前即向镇西北角猛烈攻击。我战士奋勇杀敌,经过一场激战,歼敌二、三百名。次日,敌人援军陆续增加,将一营团团包围,但敌人始终没有突破我一营阵地。梅花镇群众对抗日部队热情支援,争先慰劳。全团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这时五十三军已经跑得很远,前头部队已经过黄河了,师长和旅长分别打来电报,叫吕正操丢下一营不管,带领三营迅速南撤。
吕正操拒绝了这一命令,他不仅没有南撤反而带领第三营前去支援被围困的第一营。在团属重迫击炮的掩护下,冲破围攻东门的敌军阵地,接应一营突围。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这次战斗敌人伤亡七、八百名,吕正操的部队阵亡一名连长,20余名战士。这是七七事变以来,不光是六九一团最大的胜利,而且也是五十三军最大的胜利。
深入敌后,改编为抗日自卫军
第一营突围后,部队靠拢在一起。这时一位地下党员说:“一营突围出来了,军长万福麟跑远了,把我们丢给了敌人!”吕正操说:“这正是机会,就此脱离他们,北上找党,打游击去!”当晚8点钟,吕正操将营连干部召集在一起,商议今后的行动。他说:“我团的处境大家都清楚。今天师长、旅长都来了电报,让我们丢下一营去赶他们。请各位想一想,一营是我们患难与共的弟兄,难道我们能丢下他们不管吗?”说到这里,吕正操把电报放在桌子上给大家看。大家看了都非常气愤,特别是一营的军官们更是火冒三丈,一个个连声叫骂,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太狠毒了,再不能跟着他们跑下去了!”
一些参加“东抗”的连长更是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激昂地说:“跟着国民党南逃是一条死路,我们应该趁机北上抗日!”
“我们服从团长指挥,请下命令吧!”军官们说:“团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时日军正顺着平汉线沿路烧杀抢掠,疯狂地向南推进,情况十分紧急,不能在此地久留。于是,吕正操看着大家高涨的情绪,充满激情地说:“现在主力跑远了,如果我们再去追赶他们,一路上困难重重,而且有被敌人包围和消灭的危险。依我之见,摆脱当前之敌,到晋县东北地区去,至于以后如何行动,我们到那里再进一步商议。”
经过分析形势,大家都同意立即回师北上。
为了防备敌人突袭,就在召开干部会的当夜,吕正操率领全团官兵,越过日军控制的沧石路来到晋县东北部的小樵镇。部队在这里休息了三天,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只准进人,不准出人。吕正操连夜在这里召开党的会议,讨论部队整编和北上行动计划。并在一所小学校的大教室里,召开了有士兵代表参加的官兵代表会议。每个连选两个代表。吕正操怀着激动的心情对大家说:“弟兄们!今天我们召开的不是普通的会议,而是商讨决定我们大家前途命运的会议。近来时局变化很快,还不到半个月,日本侵略军就占了华北大片土地,可是中央军还是一味撤退。如果我们继续跟着跑下去,不但打不了日本,而且还有断送部队的危险。我们每一个爱国军人,都负有保卫国土、收复失地的责任。”接着,他讲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的悲惨遭遇,和他在西安看到红军的情形。此时,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吕正操最后说:“五十三军既然把我们甩下,不要我们了,形势已经不允许我们有任何别的选择,面前只有一条路:回师北上,像红军那样,到敌后打游击去。不知大家的意见怎么样?”
吕正操的话,像干柴烈火。他刚刚讲完,“东抗”队员们就站起来说:“国民党不抗日,跟着他们干什么?在任丘大清河,在永清永定河,挖了两遍工事,结果一枪未放就撤下来了。”
“对!逃跑、投降都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抗战才能恢复失地,才能打回东北老家去!”代表们纷纷发言,决心留在冀中坚持敌后抗战。
眼看大局已定,吕正操便趁热打铁,站起来宣布:“根据大家的意见,全团立即挥师北上!从今天起,我们脱离东北军,脱离国民党,成为抗日的革命队伍了!”话音刚落,会场上掌声齐鸣,群情沸腾。
接着,10月14日,吕正操召集全团官兵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断绝了同五十三军的一切电讯联系,站到共产党的旗帜下面,宣布六九一团改称“人民抗日自卫军”,吕正操任司令员。部队换上了人民自卫军的臂章,继续向冀中腹地高阳一带进发。他们沿途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解决了流窜到这里的一些扰民的杂色土匪武装,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有利支持下,部队很快由10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对冀中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