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长期来看,中国绝对不会出现物价的长期通货膨胀。同时,他表示,我国工资进入上升区间,未来工资将持续上涨。(9月22日《京华时报》)
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工资出现持续上涨。
这样的美好局面,每一个人都希望看到。
但是,这样的美好局面能够出现吗?很显然,就目前而言,做出这样的判断,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首先,政府缺乏保证工资持续上涨的手段。实事求是地讲,在目前的经济格局和政策框架下,涨工资的问题,政府除了在公务员的工资调整上有绝对"权威"、绝对的调控手段外,对其他行业,特别是企业的调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段,特别的措施。别的不说,仅政府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连最低工资标准这样很刚性的政策都不能很好落实,又如何能够保证企业工资的稳定增长呢?没有企业工资的稳定增长,又何谈工资进入上升空间、工资能够出现持续上涨呢?
第二,未来几年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虽然中央早就打过预防针,告诫各级政府,今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希望各级政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问题,克服困难。但是,实际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还要艰难。国际国内形势都相当严峻,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陷入了极度困境,也使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了困境。中国因此遭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也相当大,特别是许多外贸出口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都陷入困境,很多企业还面临破产。何时能够走出经济困境,经济形势何时能够出现好转,实在难以判断。根据目前的情况判断,未来几年,我国虽然不会出现美国这样的严重问题,经济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太多的问题,但是,也不会太过乐观,经济增速放慢、失业人数增加、企业效益下降的局面有可能出现,甚至会维持一段不算太短的时间。如此,工资持续上涨的基础和动力在哪呢?
第三,企业改制的后遗症正在暴露。在经历了几年大刀阔斧的推进之后,很多地方都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应当说,单从机制和体制的角度来看,达到了目的,实现了目标。但是,从改制的效果来看,似乎还有很大的欠缺。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政策、统一的操作程序,各地在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都出台了很多不同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似乎对改制工作很有作用,很有帮助。但是,按照规范化要求来看,这些政策措施,都存在诸多的政策漏洞和操作失误。几年以后,这些漏洞和失误,开始在一些企业暴露,特别是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漏洞,已成为地方保持社会稳定最突出的矛盾。如职工工资问题,未改制前,政府职能部门有这方面的调控手段和能力,改制以后,手段就失去了。改制企业能不能按政府的要求提高职工的收入,完全看老板的态度。改制后效益差的企业是这样,改制后效益好的企业也是这样,又如何保证职工工资的稳定增长呢?
所以,对涨工资的问题,我们希望看到持续上涨的美好局面,但是,真的不能把它想得太美好。因为,不仅制约工资上涨的因素很多,影响工资上涨实际效果的因素也很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涨工资的最好方法就是控物价,如果把物价水平控制在老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即便工资涨得慢一些,还不至于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反,工资涨得快,物价跑得更快,这样的涨工资,就是害大于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