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独立董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9月23日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指出,过去几年里,国有银行在公司治理的有关事的方面有了重大进步,但是在有关人的方面却没有太多进展。
比如,在董事和高管的聘任这些重大的公司治理问题上,过去几年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任命方法,改革停滞不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当前,社会上有三类理由认为应由政府来确定国有银行高管薪酬。一是银行的业绩是政府保护的结果,甚至说银行业是垄断行业,所以即使银行赚钱也不是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所以,没有理由按照银行的业绩来为管理人员支付薪酬。
二是政府内部需要摆平,银行行长并非市场上招聘的银行家,而是干部,同省长、部长一样都是政府的组织部门任命的干部。所以,也没有理由为银行行长付出比同级干部高出几倍的薪酬;三是为了社会公平,应当尽量压缩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以利于社会和谐。
对此,钱颖一表示,这些理由提出了现实中的很好的问题,也是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结论并不正确。首先,我们不要去争论银行业是否是垄断行业,如果说银行业的竞争不够充分,也可能是事实,那么正确的政策应该是减少壁垒,增加准入。
其次,如果说干部之间摆不平,影响其他干部,那么正确的政策应该是把银行管理者从干部转换为银行家。我们的不少股份制银行高管已经完成了这一转变,而我们的大型国有银行更需要大的银行家。
第三,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应该在社会层面解决,而不是在企业层面解决。这是因为在社会层面可以做到对所有银行都一视同仁,不然对国有银行就是歧视性的政策。
钱颖一指出,如果由政府来干预国有银行薪酬决定,必然会导致3个结果。一是促使现有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流失到股份制或外资银行去,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在发生;二是很难再从市场上招聘新人。这次华尔街的金融动荡也给国有银行吸收一些有经验的人才创造了机会。但是,如果国有银行的薪酬结构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就很难招聘到这样的人才。三是对留在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一个错误的激励,使他们加倍地追求商业的、政治的目标和利益。金融服务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才,金融业最大的风险也是在人的方面。任免和薪酬体系对人的遴选和激励的扭曲,是造成金融和银行风险的深层次原因。不解决人的问题,银行只能做大,不能做强。
钱颖一表示,5年前开始的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转制,为今天的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者坚信市场的力量和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空间和机会,所以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以改革和开放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
而现在是该把银行做强的时候了。关于银行改革路径,需要有战略性、长远的思维,而不应受短期的社会思潮的影响,或被一些利益集团的狭隘利益阻碍。为了某些短期的考虑而丧失改革良机,将来会后悔。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惟一出路是继续坚持改革,特别是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在有关人才的问题上,不能停滞和倒退,停滞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