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黄山农家账本浓缩三十年农民消费变迁
2008年09月29日 19:07:0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安徽省黄山市太平湖镇上坡村有位农民叫王满祥。问起他,村里人都会告诉你,他家里保存着几十本家庭收支账,里面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民几十年的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等细碎日常开销,其中学问大着呢。 王满祥今年60岁出头。从1969年当上生产队会计时起,他就养成了随手写写家庭明细账的习惯。小到1981年10月24日买半斤饼干花去2角3分钱,大到2004年11月29日购买“三洋”牌太阳能热水器花去1923元,王满祥都一丝不苟地细细记下。当时买不起正规账本,抽香烟剩下的包装盒就成了他最好的记账纸。白天活儿多没时间记,晚上再累再困,王满祥也要坐在床头把账记好才睡去。 在一间简陋而整洁的卧室中,我有幸见到了王满祥30多年来一笔一画写成的账本。尽管许多账本颜色已发黄,纸张也参差不齐,但每一本都用线装订得整整齐齐。14000多个日子,王满祥几乎一天不落地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中国普通农民的消费日志。 在挣工分的年代,王满祥每天只得几毛钱。后来拿工资了,收入也少得可怜。进账不多,出账也很简单: 1980年10月26日,订81年两份报刊,4.32元 1980年12月22日,买玉叶香烟一包,0.44元 1980年12月31日,为父购布2.00元,买电影票2张0.20元,给父1张 1981年1月14日,剃头0.20元 1981年10月15日,买食盐10斤1.5元,买磷肥添0.10元 这些简洁之至的记录文字告诉我们,王满祥是农村的文化人,平常少不了读报看杂志,偶尔还瞧瞧电影。但他家的物质生活却是省得不能再省了:除了柴米油盐、化肥农药这些必买品外,最奢侈的莫过于过年时添件新衣裳。那个年代东西虽然很便宜,但农民的收入也少得可怜,和当时大多数农民一样,王满祥一家的消费能力也就停留在“哄饱肚子”的层面上。 随着农村改革和国家各项富民政策的实施,王满祥的收入项目也逐渐增多,种粮补贴、经营茶叶、出售毛竹及卖鱼等收入的入账,使得王家账本里的收入数字不断变大。进账多了,出账也跟着丰富多彩起来: 2007年2月14日,鸡爪1斤7元,香菇1.7元,豆腐干8元 2007年2月15日,车费5元,包子40个10元,瓜子2斤9元,解放鞋一双7元,买菜3元,早点1元 2007年2月20日,车费28元,桃酥5元,旺旺大礼包10个100元,快餐3元,双喜烟一条65元,古井酒12瓶600元,糖果两斤4元,手机费50元 2007年2月25日,肥皂一箱81.60元,胶水两瓶0.40元,打火机2个2元 王满祥告诉我,除了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之外,他的消费档次也逐渐提高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几毛钱一包的“玉叶”,到90年代初一两元钱一包的“甜蜜”,再到现在几十块钱一条的“双喜”,老王抽的烟越来越贵。喝酒也讲究起来,不是“古井”就是“皖酒”,鸡爪、香菇、豆腐干则成了老王最好的下酒菜。此外还有每月几十元的电话费和手机费。新的消费项目不断增加,原有的一些固定支出却在淡出。在王满祥的消费账本上,2001年他家的农业税、茶业税一共交了128元,2002年减为111.10元,2003年以后,这一项开支干脆从他的账本中消失了。 合上泛黄的账册,我感到,这个农家的点滴消费变化,若以时间为轴贯穿起来,就是中国农民30年来消费变迁的一张清晰“路线图”。 (葛 军)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