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规定,从10月1日起,购买90平方米以下新房、二手房,给予房款总额1%的补贴;超过此数者,给予房款总额0.5%的补贴。
平心而论,补贴额虽然只相当于房屋打九九折,但政府的政策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如红头文件标题所说,“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诚然,现代政府负有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尽管经济学通常只讨论中央政府的这一责任,但在当下中国,政府对经济拥有强大控制力,因而,经济活动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地方分割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采取某些措施,稳定所谓的地方宏观经济,似乎难以避免。
因而,问题不是南京市政府是不是可以救市,而是目前出手救市的理由是否充分,以及,这些措施的出台是否采取了合理的决策程序。
首先,目前南京,以及整个国内的房市是否到了需要政府出手相救的状态?任何明理的人都承认,过去几年来,中国房市经历了一次畸形的繁荣,房屋价值严重被高估,在通货膨胀、资产泡沫、投机等等因素刺激下,房屋价格严重偏离普通民众的承受水平。此时,市场已经失衡,也即,利益参与各方的利益的分配已经到了使市场本身无法正常运转的地步。惟有经过调整,市场才可恢复均衡。
今年以来的房市似乎就在开始经历这样一个调整过程。毫无疑问,这样的调整过程会给某些利益相关者带来痛苦,比如房地产开发商利润下降,政府税收相应减少。但是,惟有经历这样的调整,市场各种资源才能朝着有助于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实现均衡的方向重新进行配置。
现在的问题是,目前的房市调整是否已经充分?显然,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房市的调整已经足够,需要政府立即救市。但是,至少中央政府、中央银行、大多数专家似乎并不这样认为。
南京市及其他若干城市的政府似乎认同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意见,觉得目前的市场态势已经到了需要政府立刻出手相救的地步。很多人怀疑,之所以持有这样的看法,实在是因为,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开发事业上的利益过于巨大,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有紧密的利益关系。
这些暂且不去管它,即便政府觉得应当救市,关键的问题在于,政府该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救市。如果政府采取货币政策救市,比如调整信贷利率,操作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只是,地方政府通常并无有效的货币政策权力,通常只能采取财政政策来救市。但是,一旦采取财政政策,像南京补贴购房者,立刻就涉及财政决策的程序问题:这些钱经过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审议了吗?
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需要预算程序来管理。政府救市开支,尤其需要由民主程序来保证其正当性。财政政策的正当性本来就是有争议的,因为它具有十分强烈的财富再分配意味,而且是逆向再分配:像政府拯救房市这样的政策,具有显著的救助富人的倾向。这样的开支必然引起争议,一如当下美国救市政策引发巨大的政治争议。这样的政策需要经过辩论,经过民主投票,方具有足够的正当性。
南京及其他城市行政部门出台红头文件,随意动用公共财政资源拯救市场,即便具有经济上的充分理由,其在政治上的正当性也是十分可疑的。政府或许拯救了房市,间接地拯救了自己的利益,但却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秋风(北京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