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明日起陆续揭晓。预测将上榜的21名科学家中,包括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他凭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能量应用在实验中,有望夺化学诺奖。(10月5日《羊城晚报》)
关于诺贝尔奖,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然是究竟哪些人能够成为各项大奖得主。然而,一个最客观的事实是,诺贝尔本人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因为诺贝尔奖是根据他的遗嘱设立的。但是,诺贝尔奖给他带来的荣誉,难道不要超过任何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换言之,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是光荣的,但诺贝尔奖的创立者更加光荣。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不仅应该给予那些大奖获得者以很高的荣誉,更应该学习大奖创立者本身的精神,那就是矢志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并且鼓励其他人做同样的努力。
所以,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我们渴望产生“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我们更需要有“当代中国的诺贝尔”。今天的中国人暂时不能获得诺贝尔奖,但还可以继续努力,而比这更属于当务之急的,就是学习借鉴这种创立诺贝尔奖者的精神。如果说获得诺贝尔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那么,学习这种创立诺贝尔奖的精神则完全操之在我,是可以从现在就做起的事情。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学习借鉴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社会里,也营造这样一种浓厚的氛围、完善的机制,来鼓励更多的人们像诺贝尔先生本人那样,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而不是“官本位”、“钱本位”挂帅,使所有聪明才智之士都急于去考公务员或者下海经商,社会上最受尊重的是官员和老板,那些切实为科学、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却往往处于弱势而不被重视。
如果我们的社会建立起这种浓厚的氛围、完善的机制,那么,十三亿人的自由创造活力都将得到充分发掘,则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那只是迟早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