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那时买基金就像打新股
2008年10月06日 16:55:4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1998年3月首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发行时,徐智麟出任基金金泰的首任基金经理,成为中国公募基金经理第一人。现在,他是国泰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回忆起十年前的往事,他记忆犹新。 收益一月翻一倍 当时发行基金就像现在打新股一样,网上发行,摇号抽签,中签率低得很。 1998年3月23日正是初春时节,这一天,A股市场首批两只公募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通过交易所系统上网发行,有近两千亿资金纷拥而至抢购这两只发行规模各只有20亿的新基金。最终,基金金泰和开元的中签率都只有2%多。 与现在基金发行时,基金公司的营销、渠道人员长时间出差、转战大半个中国相比,基金金泰的发行相对省时省力,低成本募得了20亿资金,而且当时基金所提的管理费又远高于目前的标准。有朋友曾开玩笑说,现在大家拼死拼活干了10年,大的公司规模也就千亿左右,不如当初放开限制,有多少资金进来就要多少,然后封闭十年,一天的发行就能顶得上十个寒暑。 玩笑归玩笑,依当时的市场规模,20亿的基金也并不算是小基金了,这是监管部门培养机构投资者迈出的重要一步。 1998年4月7日,金泰和开元这首批两只封闭式基金挂牌上市,正式登台亮相后又受到市场积极追捧,以1.01元价格发行的基金金泰开盘价高达1.45元,当天收于1.41元,中签的投资者当天就能获益44%。此后金泰更是一度连续涨停,不到一个月时间,到5月5日,金泰在盘中创出了2.43元的最高价,累计涨幅高达141%。当时投资者是把基金当成新股来打,上市后一样也是当成新股来炒。回过头来看,与现在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不同的是,经过清理整顿之后发行的中国首批公募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长时间以高溢价交易。 到了5月8日,第三只封闭式基金兴华上市时,恰逢金泰、开元二级市场价格正处于顶峰,这样兴华的上市价一步到位,开盘即达2.01元,最终收于2.18元。投资者当天实现利润超过一倍,新基金挂牌上市的涨幅大有向新股看齐的势头。 这么多资金抢买新生的封闭式基金,这里面有市场经验主义在起作用。在A股市场长期的投机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在不断的尝试和观察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即:参与资本市场上的第一种新生事物都能挣到钱,有时候往往还能收获暴利,认购证就是典型案例,包括后来发行的权证也都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也正是因为在中签就能收获暴利的诱惑下,当时只能由个人投资者参与的基金网上申购中,大量机构、各类公司法人通过各种渠道违规参与了金泰的申购,有的还开设众多个人账户疯狂申购,以博取更多的筹码。 对于这些违规行为,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就此开出罚单,公开处罚了一批无视有关规定、不听劝告、直接参与基金申购的违规机构,对涉及金额较大的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罚款35万元,并对公司法定代表人给予警告,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建议公司撤销其职务。对违规申购基金且金额较大的(500万元以上)上海致达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伟龙企业公司等10多家公司各罚款10万元,对开设多个个人账户申购基金的第一策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各罚款15万元,并提出公开批评。 同时,证监会还宣布,所有违规参与申购的机构法人,申购一律无效,其申购资金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归所申购的基金。 投资稳健为上 虽然时间已过去了10年,但基金成立后我正式下单买入股票的那一刻,似乎仍在眼前。 1998年3月27日,也就是基金金泰发行结束后的第四天,基金金泰正式成立,开始运作。在完成一切必要的手续后,当天下午1时,我发出了金泰买入股票的第一单指令,20亿的资金正式开始入场。当时买入的都是些蓝筹股,像上海汽车、虹桥机场等等。事实上在此之前,国泰基金已经作了详尽的研究和周密的准备,组建了研究员队伍,搭起了股票池,对所拟投资的股票有了一个初步的筛选。对于基金的具体操作风格,也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以价值发现为投资理念、崇尚价值投资、以被市场低估的价格和将被市场认同的趋向为入市契机、以稳健平稳的投资组合和较强的风险控制手段管理运作基金资产,以期为投资者赢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从业绩来看,金泰成立以来表现持续稳健。在成立当年,基金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7.12%,截至1998年底,基金份额净值增长到了1.0536元。 其实,金泰成立之后面临着一个不容乐观的市场环境。1998年,当时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市场需求疲弱使我国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特大洪涝灾害使国内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多年积累形成的重复建设造成许多产业供给过剩,结构失衡。当时中央银行通过三次调低存贷款利率、取消商业银行贷款限额、开放消费信贷、批准发行特种金融债券、整顿金融秩序等多项措施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国家财政通过增发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灾后重建、推进粮食体制改革以及通过提高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鼓励出口,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当年中国GDP最终取得了7.8%的增长。 在这个大背景下,沪深股市1998年度基本上是先扬后抑的格局。上半年受降低利率、调整印花税、新基金入市等因素影响,股市一路上扬;下半年鉴于企业效益滑坡、特大洪涝灾害、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等诸多因素,市场信心明显不足,导致股市持续下滑,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年底报收于1146.7和2949.31点,分别比年度最高点下跌19.42%和31.69%。我记得,金泰入市时的点位在1300多点,在这个背景下,成立当年还是取得正收益,也算不负投资者所托。 到1999年,A股市场出现强劲上扬,当年上证指数上涨了19.19%,深市综合指数上涨了16.96%。到1999年12月31日,金泰份额净值为1.2923元,净值年增长率为28.64%,远远跑赢了两市指数。即便扣除当年配售新股对基金净值增长的贡献因素,金泰的净值年增长率也达到了20.95%,同样超越了同期沪深指数的涨幅。 市场当时对基金金泰的评价“最大特点是稳健”。这个评价,不仅适合基金金泰、也是对国泰基金整个投资团队的中肯评点。作为业内管理基金历史最久、基金个数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国泰基金在行业内保持着这样一个记录——“零违规、零处罚”,从自管理金泰起10年来从未受到监管机关的任何处罚,这样的良好纪录与国泰基金十年来,坚持投资人利益至上,持之以恒地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坚守稳健为本、规范运作的经营风格密切相关。 基金地位昔不如今 当然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同,基金在当时市场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比如调研,在20世纪90年代,上市公司对于接待基金调研并不热情,相反还有些不情愿或是抵触。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市场上有坐庄现象,但对于基金入驻的股票,这些庄都是避之不及,因此那些希望自己股票能在市场上有所表现的公司自然不希望基金来买。即使公司接待了调研,公开承诺的事项以后翻脸不认账也不少见,上市公司的股东意识、诚信责任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研究部门显然也没有如今的发达,研究对投资的支持力度和效率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你要找一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即便不是通过内部系统,在公开渠道上能找到的研究报告也是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但在当时研究力量还相对薄弱,市场的整体氛围并不十分有利于基本面研究和投资。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股票赚钱的逻辑主线与现在迥然不同,股票能不能上涨一个重要指标是看盘子大小,一些股票上涨的过程很多时候就是靠庄家实力和忽悠散户的功力,不管什么样的股票,许多时候纯粹就是一种筹码的象征,技术分析占据重要地位,基本面研究似乎没有多少赚钱效应。一位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后来也曾诉苦说,当时他负责农业类上市公司研究,但在农业中出了那么多牛股像蓝田股份、银广夏,他一个都没抓住,他推荐的股票往往都涨不过那些垃圾股。 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基金业发展的起点相对较高,制度设计相对完备,对于基金公司架构的设立、从业人员的任职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规范,基金公司的投研系统、稽核风控在当时已经搭架成形,各项法规也在逐步建立健全中,基金公司在筹备成立前就由监管部门组织进行了多次的学习、培训,吸收境外资产管理业的先进有效经验。 我在出任金泰的基金经理前还参加了监管部门组织的考试,虽然可能都没什么经验,但一切都开始规范起来,不是谁想做基金经理就能做的,要通过资格审查和考试。我们公司也组建了基金经理小组,成立了投资决策委员会。基金树立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坚持基本面投资,以研究为驱动力。单从技术层面来看,10年前的基金公司与现在相比,无论从制度还是投资手段方式,都并不落后。 1998年4月7日,“金泰”投资基金在上海上市,首日报收1.40元,上涨39%,令投资者颇感兴奋。图为当日某营业部的场景。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