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中国制造"未来:新一代农民工眼中的"30年"
2008年10月06日 16:59:3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他们是谁?改革开放新时期生长起来的一代,人称“80后”、“90后”。 他们一出生就赶上了共和国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承接着市场经济的洗礼,也品读着急遽变化的转型时期带来的成长课题。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他们拥有比父辈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彩的世界,共和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的称谓,又为他们引来更多的关注与更多的担忧。 每一代人的登台,总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标志事件,每一代人的成长,总有一个恢弘阔大的时代舞台。 就在2008年,年轻的“80后”、“90后”用一串令人感喟的精彩亮相,让世界刮目。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巧合。从汶川的“迷彩绿”到“鸟巢”的“微笑圈”,他们的阳光笑脸,见证着既往30年的中国表情,他们日渐宽厚的肩膀,将撑起未来30年的中国脊梁。站在30年的节点上,他们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如何认识当下中国,对于未来又有着什么样的思考? ●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农民的命运。 ●“80后”、“90后”渐成农民工主体,他们走出农村、走进城市的姿态,与父辈截然不同。 ●既往30年,农民工无疑是一支生力军,未来30年,他们还将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竞争力。 从15元到3000元 印象最深, 是打工环境的变化 【故事】 “第一个月试工工资,扣除生活费后,只有15元。”吴俊今年25岁,江西抚州人,8年前来东莞长安镇打工,“现在我的工资是3000多元。” “吃、穿、住、行、读书、医疗、社保……每样都有变化,数不过来!”吴俊说,“没有改革开放肯定没有这一切。印象最深的,是打工环境的变化。” 刚来东莞时,他在金科纸业负责给礼盒擦胶水,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八九个人挤住一间工房,每天下班又累又乏,倒头就睡。现在,他一个人住个套间,房间里有空调、厨房,洗浴间有热水器,还有厂里给买的医疗和工伤保险。 如今,他所在的美泰玩具厂会为工人集体过生日,在宿舍区设置台球桌、阅览室,还为职工免费培训……“这在当初想都不敢想!” 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在这里落户,最早的一批农民工进入这座城市,如今,仍有600万年轻的农民工,支撑着这里的现代制造业。 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广东东莞,这座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农民工发展史上都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城市,倾听“80后”、“90后”农民工的心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农民工进城,没有农民工就没有东莞的今天。”东莞莲花山庄拓展部陈晓烽介绍说。东莞今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新莞人管理局,而广东则提出确保今年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不低于75%。 改革开放30年,除了物质上的变化外,最令新一代农民工感慨的,当属打工环境的变化、权益保障和社会的进步。告别无限期加班、欠薪无人管的日子,新《劳动合同法》使他们劳动有合同、维权有渠道、工资有保障、伤病有保险,在打工生涯中,他们可以昂起头谈工资、谈社保、谈打工者的权利,并比较选择工作环境。从3000元到30万元 改革开放, 给了融入城市的平台 【故事】 “不会干农活,不知道1亩有多大。”马志纯1980年出生,来自湖南常德,打工8年,有了自己的公司——东莞开山机电设备公司。 他把自己父辈的打工生活,总结成三句话:打工挣票子,回去盖房子,娶妻生孩子。而他现在,肯定已经不会回去了。新一代农民工与土地的联系不再密切,对城市的认同感更强,更渴望融入城市生活。 “正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融入城市的平台。”马志纯说。 刚出来打工时,他在工厂做品质检测、负责水电施工,后来当上施工总监。打工间隙,他花3年时间,读完了自考大专,2006年开起了自己的公司。现在,他的公司年销售空压机30多台,营业额100多万元。 “刚来时,希望每月能拿到3000元,现在,希望每月的营业额能有30万。”马志纯说,“现在公司最缺的是资金,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农民工创业者的扶持。” “当老板也很辛苦!”马志纯说,他现在的想法是多参与社会活动,多关心打工者的养老、医疗保险的全国联网和完善。 “新一代农民工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这些年党和国家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和关怀、政策上的保护、法制上的健全和法律的普及,形成了肯定农民工主体地位的社会氛围。 而在横沥镇宣教办副主任李漪舟看来,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变化,使得新一代农民工更“上进”: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再像上一辈那样只满足打工生涯,告老还乡,而是渴望创业,在打工中积累经验、寻找机会自己做事。 “30年的进步,有目共睹。”丁力说,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中的问题还有许多,如覆盖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同住子女的教育、法律援助等,这些都必须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从400元到200万元 未来发展, 一切皆有可能 【故事】 张茂德一口浓重的山西腔,他来自“黄河第九个拐弯处——山西河曲县刘家塔镇冯家庄。” 1997年刚来时,“在制版厂学凹铜版设计,学徒工资每月400多元。从没摸过电脑,就咬着牙从打字学起。后来就开始跑销售。”小张自称是个外向型的人,出来是为了“见世面”。 “那时,骑摩托车去东莞城区要50多分钟。中午5毛钱门票进人民公园,椅子上一躺算是午休。”销售的经历,让他很有故事,“摩托车让交警扣了不下10次,原因是不戴头盔。因为跑销售,头发长,一戴头盔就压乱了,怕客户印象不佳。” 他去年辞职,在横沥开了一家毛家饭店加盟店。“学到的是思路和方法。”张茂德说,“这几年胆子变大了!毛家饭店股份制,总投资200多万元,800多平方米,以前不敢想。” 谈及今后的打算,张茂德兴致勃勃:“下一步要把规模搞上去,把3楼做宴会席。不知道会做多大,一切皆有可能。” “工商费取消后,希望国家把营业税降下来,银联刷卡扣2个点数也太高,不利于拉动和刺激消费。”显然,他已经是一位小老板了。 “新一代农民工的转变和转型,孕育了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无限可能。”广东省农委办副主任陈祖煌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一代农民工无疑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 这位研究农业问题的专家,用“集合型增长”来形容新一代农民工的转型。他认为,未来中国需要一批掌握熟练技能的产业大军,他们年轻,有知识、有朝气、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视野也更加开阔。创造力与活力深蕴其中,他们的素质和成长性,决定了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也认为:“农民工队伍必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产业工人转变,拥有一定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工正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竞争力。”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