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已于10月6日陆续颁发,与往年国人对诺贝尔奖的热议相比,今年要安静许多。然而,我担心的是,这一片寂静之后,不是国人对待诺贝尔奖更加冷静相看,积蓄力量以致蓄意待发,而是在“年年颁奖没有咱”后的绝望。
对于陆续颁发的各项诺贝尔奖,新闻媒体上除了时事报道之外,并没有人像往年一样发牢骚:评奖不公了,国人不争气了…,最多也不过是一直伴有诺贝尔奖情结的中国网友在别人获奖时,无聊至极的恶搞一下我们自己:模仿美国幽默科技杂志评评选“搞笑诺贝尔奖”的方式,排出个“中国搞笑版诺贝尔奖”:周正龙荣获诺贝尔生物学奖,赵丽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李银河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以此聊以自嘲。网上的一篇《搞笑诺贝尔奖我们也拿不到》的高点击率也可以使网友在失落之余找到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一向被看做是严肃的诺贝尔奖如今却被国人当作一项笑资与娱乐,如同中国的足球一样,在球迷满怀希望之后,其糟糕的表现可以拿来当作出气筒,任人取乐。诺贝尔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也慢慢沦落的这种地步,往日的希望如今却变成了一种绝望。
一个人,一个国家,都要有追求,要有梦想,诺贝尔奖并不简单是一种荣耀,也不是国人拿来和别人炫耀的资本,而是一种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与态度。我们可以对诺贝尔奖发牢骚,可以批评我们自己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们对待科学不能麻木。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人有诺贝尔奖情结总比没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