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三十年记忆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30年间,中国外贸“流行语”越来越少了

  还有什么比流行语更能说明时代变迁的点点滴滴呢?然而,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中国外贸界的流行语似乎在不断减少——在早期的层出不穷之后,现在,它们大多成了“司空见惯寻常事”,少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新出现的词汇与其说是中国的流行语,不如说是世界的流行语。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30年间细微处,见证的是中国外贸领域改革的不断扩大和深化。

  1978年4月,刚刚出访西欧回来的外贸部长李强在第43届广交会上召开了一场特殊的报告会。在报告中,他就“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定牌生产、协作生产”等问题向来自全国的外贸干部作了解释说明。

  “以‘三来一补’为代表的这些词语,可以说是中国外贸界最初的一批流行语。”一位“老广交”告诉记者。

  那时,初开国门的中国,外贸界还带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在贸易方式上,屈指可数的外贸公司,执行的是统一政策、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户和市场的“三统一”原则;外贸产业坚持的是“出口第一、量出为进”的经营方针;那时的中国外贸人,反复学习的还是“以销定产”和“重在扭转亏损”这些最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

  但转瞬之间,新的流行语就如同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浪花一样,滚滚而来。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放开经营权”“自负盈亏”“外贸专业户”“外贸代理”“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新机制、新做法,也为整个外贸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随后,符合“国际规则”导向,成为中国外贸流行语的新特点,外贸法、技术贸易、外资、知识产权、反倾销等词语日益为人们所熟悉。

  随着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入世”一词为代表的中国外贸流行语也进入了新阶段。

  这是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向世界敞开着。当中国的外贸政策逐渐与国际贸易体制接轨、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也逐渐加大之时,中国的外贸流行语开始变成世界的流行语。

  现在,国际贸易商有谁不知道“中国制造”?谁又能忽视“市场经济地位”“人民币汇率”,甚至“东莞”和“义乌”这样的地名?

  一位外贸学者总结说,中国外贸政策的调整和变革、国际贸易大趋势的变化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成熟,是中国外贸流行语的三大来源。

  因此,当时代车轮疾驰向前,这些流行语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或者一些反映不同时期政策调整的词汇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即将于本月中旬召开的第108届广交会上,人们几乎听不到“统一定价”“出口指标”“国营外贸”和“以货易货”的出现。

  一些词语如“三来一补”“自负盈亏”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常用语,为人们所熟知。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迁,一些词语的使用范围发生了富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如“出口换汇”一词,尽管还是部分中国企业的流行用词,但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中国外贸整体战略已经调整为追求贸易平衡。

  外贸专家说,当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一个新的贸易大国已经全面崛起,并正开始向贸易强国演进。

  流行语,是时代的象征,也是时代的信号。记者翻阅1978年以来一些历史记录和新闻报道时看到,尽管中国的外贸体制和发展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合同、守信用”“品牌意识”“高附加值”等流行语并没有消失。

  同出现然后消失的相比,这些常年盛行不衰的外贸流行语,更值得深思。

  最新的外贸流行语背后,也意味深长。广东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列举说,贸易摩擦、技术壁垒、特保条款、337调查、反倾销、反补贴……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国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时,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就在今年9月底,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所长、化工博士王三永听到了好消息:在一年半的艰苦努力后,他们和另外一家中国企业一起,击败了国际巨头英国泰莱公司提起的337调查诉讼,赢得了初裁的胜利,也为中国三氯蔗糖行业护住了进入欧美市场的大门。

  从最初对337调查一无所知,到赢得跨国诉讼的胜利,王三永和他的同事们成了新时代“外贸流行词”的熟练使用者。

我来说两句: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