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太原:双塔寺
2008年10月14日 16:06:5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下面我们摘录几段: “山西太原阳曲县城东南郝庄宣文塔万历三拾陆年吉月吉日兴工至四十年吉月吉日工完” “督统五台山护国禅师总理宣文塔永祚寺住持僧福登” “书写入塔经僧人真澄” “建旧塔工德主山东市政司参议傅霖同男傅之谟” “晋国母马氏、王氏同施宝顶” 通过这几段铭文,每一个游览者都可以清楚地知道,这座舍利塔,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四十年(公元1608年——1612年),造塔总监是当时蜚声海内,在沙门中颇有影响的著名高僧福登和尚。与明、清两代地方府志、县志所载互见,可以知道:福登受晋王朱敏淳的邀请,来太原府建永柞寺时,发现这里原有的“旧塔微侧”(旧塔即指位于东南隅的文峰塔),才发念建起这座新塔——舍利塔。当然,通过上面所载的铭文,也直接和间接地揭开了多年来对永祚寺双塔所流传的一些讹传和误解之谜,基本弄清了舍利塔、文峰塔,既不是同时创建,也不属同一属性。被称作“旧塔”的是文峰塔,创建旧塔的工(功)德主,既非府居晋东南上党的沈王,也非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而是祖居阳曲县的著名志士傅山先生的祖父傅霖和父亲傅之谟。 舍利塔问世数百年来,几经冷落,几经凋蔽,饱经人间沧桑,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已是老态龙钟,满目疮摊,几乎倾覆。是太原人民在重获新生之后,人民政府拨巨款,聘高才,进行全面的修复,才使古老的舍利塔重获新生,再放异彩,“旧貌变新颜”。而今,舍利宝塔整旧如旧,以新的姿态傲然挺立在晋阳大地,每逢轻风徐来,塔际的风铃叮当悠悠,清脆悦耳,似乎在向每一个前来观光的中外游人述诉着什么。 文峰塔 与舍利塔比目并立,位于塔院东南隅的这座古老苍朴的砖塔,即是文峰塔。文峰塔也叫宣文塔,宣文宝塔。它所以叫文峰塔,是因为它创建的原因本是为补辅太原府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发展文化的地形不足,用以“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对于这一点我国古塔研究的专家张驭寰先生和罗哲文先生曾有过明确的论断。至于当地人们或地方志乘中把文峰塔称作“旧塔”或“南塔”,那是因为它问世早于舍利塔和其所处方位的缘故了。 从建筑特色看,文峰塔虽然略早于舍利塔问世,但是,它们必竟同属于明代中叶的作品,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平面都是八角形状,都是十三层建筑,高低也仅有2厘米之差。据测:文峰塔略低于舍利塔,总高度为54.76米。而且,斗拱的结构、造形,檐、椽、柱、枋的砍磨、砌筑,可以说大同小异。这些都反映着它们为同一时代产物的鲜明特色。然而,它们也有不少不容忽视的差别,那就是,文峰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没有佛龛,没有“阿弥陀佛”刻字,塔檐也不用琉璃瓦剪边。这里,我们且不说两塔的塔刹造形无一相同之处,就是塔的主体塔身,也有很大的差别;文峰塔上下直径几乎相同,基本为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而舍利塔却是上下直径相差很大,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这些大大小小的差别,无疑正反映着两塔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在造形、技艺和风格上的不同。 文峰塔一经问世,塔身便向西北微微侧倾。对于这点历代地方志乘都有确实的记载,并且成为福登造塔的发念和原由。多少年来,许多的传言和不少对建筑很有研究的人都说,文峰塔西北向微微倾倒,正是建塔匠师们在造塔之初,考虑到塔势高峻,又是东山的前沿,容易受西北风的影响,所以才有意将塔身向西北向微侧,以抵消西北风对塔的吹阻力。如若确实如传言所述,文峰塔从诞生即向西北向倾斜,而历经四百载一直没有倒掉,不正说明当时匠师们设计的周密和建造工艺的绝伦吗。永祚寺东塔引偏修缮碑记 古城太原,历史悠久,文物名胜,光辉灿烂,而永祚双塔,尤以并肩矗立名冠全国,为太原之标志。 永祚寺亦称双塔寺,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建宣文塔,俗对东塔;万历三十九年建成立文佛塔,俗称西塔。双塔凌霄,巍巍壮观,历经沧桑,而屹立如故,远望似迎宾卫士,令人肃然起敬;登临可俯瞰市寰,尽收山河城市之美。铸近百年来,西塔多处受损,经政府拨款于一九八四年修复。而东塔倾斜,日趋严重,据测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塔中心向西北偏离已达二点八二米,一九九三年十月增至二点八六米,且塔体劈裂缝隙逾百,最宽达零点零八米最长达五米,两侧下沉,高低不匀,总差异达零点六八米。情况危急,令人忧虑! 对此,党和政府分外重视,一九九四年五月,果断决定,抢修东塔,组成机构,制定方案,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据其十年观测之资料,请领导亲临,专家参与,六次论证,几经协商,采纳国家文物局建议,邀杭州曹氏建筑物纠偏研究所负责纠偏,并签定合同。一九九五年七月十六日,纠偏大师曹时中偕技术人员进驻工地,采用沉井之法,凿土井九眼于塔基之东南恻,科学操作,井下施工,历时四十日,竟使高五十四米,基径十二点五米之斜塔,骤然挺直。八月二十五日纠偏告成,斜度由二点八六米,缩小为零点八六米,纠回二米。十月二十五日,验收合格。 越明年,为巩固纠偏之成果,又进行了加固修缮。塔基加固,打桩围箍,灰土筋带,防水渗透,塔檐斗拱,精心修补,处理弥合,内设钢混,塔刹归正,塔身强固,层层钻孔,加施描杆,槽钢固定,整体修复,遵循传统工艺,采用现代手段,使纠偏修缮后之东塔,塔体塔檐之原貌、原构、原有手法及雕造风格,得以保持,预期效果,完全实现。此工程于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告竣。 值此东塔创建四百周年来临之际,特勒石以记。 杨瑞武撰文 赵望进书丹 安荣杰镌刻 中国共产党太原市委员会 太原市人民政府立 一九九九年四月 永祚寺东塔纠偏点滴 双塔巍峨俊秀,苍劲挺拔,非常美观,二塔总高度均在56米左右,是我国双塔之最。双塔历经沧桑,饱经风瞩,西塔已于1982年加固维修,1984年9月26日竣工。而东塔年久未修、塔体酥松、严重倾斜、摇摇欲坠。 早在1993年7月,经中国国家文物局专家之推荐、上海文管会牵线,太原市政府慕名、多次邀请并委托由杭州曹氏建筑物纠偏加固研究所负责拯救东塔。但因我所系研究软土地基、拯救比萨斜塔的专门研究所,对黄土高原的地质缺乏研究,因此我们对此邀请和委托一直婉言谢绝。1994年1月21日,我们在上海文管会专人陪同下,对太原市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考察参观。我们利用深夜甚至通宵查阅东塔的所有资料、图纸(片)、报告等,发现该塔存在有随时倒塌的危险。到太原的第三天(即1994年1月24日),没有通知却召开了“拯救东塔专家技术论证会”,会上我们提出了拯救东塔的初步方案,并分八大部分发了言,获得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首肯,在此后发生的一些事使我们深受感动。当时的太原市人大老主任谷文波、副市长张希升、市文管会主任肖盛炎三人,千里迢迢专程来杭州,再次邀请我们前去拯救。山西省和太原市政府对拯救东塔高度重视,把其列为市委市政府的十大实事之一。通过实地考查,我们被当地人民和政府如此热爱祖先建造的文物的深厚感情深深打动,我们也感到作为一位中国普通公民对保护祖国文物古迹的责任感,经再三研究决定,只有前进,没有退路。为了山西和太原人民,冒再大的险,吃再多苦,也是值得的。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专家学者、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东塔的纠偏于1995年4月13日正式签订合同。我们干1995年5且27日进场开工,经过我研究所以曹时中、查良璇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拼搏奋斗,做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纠编后,经验收符合合同的要求。1995年10月20日和1996年5月7日,分别对我研究所完成的东塔《结构加固维修复原》,又第二次经专家技术论证会通过,并于1996年7月16日签订合同而开工,由当地施工,1997年9月26日竣工。本工程被评为山西省优良工程。曹时中、查良璇为拯救东塔做出突出贡献,二位被太原市授予该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来源:
作者:
编辑:
周若耶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