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缅怀长眠在共青城青山绿水中的耀邦
2008年10月20日 22:54:3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 耀邦陵园 ![]() 耀邦生前的座驾 浙江在线共青城10月20日讯(特派记者 童俊) 富华山离共青城只有4公里的路程,一下车便看见一道清澈的河水缓缓地经过富华山山麓流向前方的鄱阳湖,顺着清澈的河流举目而上,便是坐落在富华山山顶的胡耀邦陵墓。清晨,我们网络媒体江西行一行人迎着满山的苍松翠柏,来到富华山耀邦陵园。我们在墓前敬献了花圈并三鞠躬,深切缅怀了胡耀邦同志。 ![]() 耀邦陵墓 ![]() 网记们缅怀伟人 墓坐西朝东,面对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和他生前倾注心血的共青城。墓由白花岗石拼成,呈直角三角形,直角尖向天,顶端高4.5米,底长10米,象征着旗帜。碑面右上方是胡耀邦侧面浮雕头像,左面依次刻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主碑前是用6块墨晶玉花岗岩拼成的铭文碑,上面镌刻着由中共中央撰写的“胡耀邦生平”。 一名来自湖南的网记感慨道:“作为耀邦书记的家乡人,我觉得非常自豪,他为党和国家付出的心血以及心系人民的情怀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我们看到在他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共青城日新月异,这是江西人的骄傲,也是湖南人的骄傲。” 胡耀邦15岁时,是从江西这片热土走上了革命征程,江西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共青城又是在他亲自关心下成长起来的;胡耀邦生前最喜欢绿色,喜欢山水,喜欢大自然。所以,让他的几何图案的墓碑底端深深地植根在江西红色的土壤里,恐怕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生者最大的安慰! ![]() 敬献花圈 ![]() 耀邦夫人李昭题写的 ![]() 陵园里的纪念品 胡耀邦与共青城 胡耀邦是湖南浏阳人,早期曾在江西战斗、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他非常关心江西,多次到江西视察指导工作。耀邦陵园坐落在江西共青城,依山傍水,满目青翠。胡耀邦生前两次亲临共青城,并三次题名。1989年4月,胡耀邦与世长辞,逝世不久,他的夫人李昭就向外界公布了胡耀邦生前的遗愿:“我死之后,埋在青山绿水间,就是共青城。” 胡耀邦亲临共青城只有两次,一次是1955年11月29日,另一次是1984年12月4日,可对于“共青”人来说意义绝非一般。 胡耀邦第一次到共青城的时候,共青城在地图上是一块标有“==”记号的沼泽滩涂地。胡耀邦当时任团中央书记,他到江西考察工作时,听说有98名上海志愿来开垦的知识青年,在德安县东南的荒滩上成立了共青垦殖场。他立即赶往德安县,那时通往德安的铁路还没有正式通车,他坐着铁轨压道车,一路寒风,一路颠簸,走走停停,用了大半天时间才走完110公里,来到了德安县,然后又徒步十多公里,来到了鄱阳湖畔,现在共青城的驻址,这里只有98个人,全部资产不过几样简单农具和刚刚搭起的茅草棚。 这些知青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才40天,胡耀邦成为第一个看望他们关怀他们的中央领导人。他到达的第一天起,便和大家形影不离,制定了一系列种植计划。 胡耀邦返回北京后,用自己的稿费为“共青”人购买了书籍、二胡、唢呐、三弦、篮球和一只闹钟。他在信中说:用稿费为你们买了几件乐器,供你们文娱使用;买了书,供你们学习;送一只闹钟,愿你们和时间赛跑! 以后30年中,无论胡耀邦职务如何变动,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的心始终和那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连在一起。 1984年12月,已经担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又一次来到共青城,这是他第二次到共青城。此时的共青城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机械化大型农场。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童俊
编辑:
童俊
|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