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事关千家万户,也历来是全国“两会”媒体关注的焦点。昨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马晓伟;人社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晓义;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王保安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据介绍,医改启动四年以来,国家财政已投入6800亿元,下一步医改工作的重点是建立补偿机制,同时改革支付方式,去除过度医疗的制度性诱因,今年医保总支出预计超过1万亿。
大量人力物力资金投向基层
发改委副主任孙志刚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医改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实现路径上坚持了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我们从最薄弱的环节改起,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向基层,满足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的需求,使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从而从内心里支持和拥护改革。”
孙志刚强调,在重点突破上,我国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始终把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作为重点,用投入来促进改革,用新的投入换来新的机制,使基层广大医务工作者亲身体会到条件的改善、待遇的提高是改革带来的,是新的体制机制带来的,从而从内心里支持改革,积极地参与到改革中去。”
支付方式改革是核心内容
提到公立医院改革,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透露,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431个县级地区公立医院完成了取消药品加成,17个省对试点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全面调整。有27个省开始了支付方式的改革,还有地区在推进先诊疗后付费。
马晓伟介绍,下一步医改工作的重点就是建立补偿机制,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以及对政策性亏损的补贴,同时改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改革是核心内容。”马晓伟说,为改变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状态,购买服务的格局必须由第三方去监管,必须改变现在这种项目加成的办法,去除过度医疗的制度性诱因。“要采取以总额预付、病种管理、按人头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方式根据医院水平、规模情况而定。总之,要通过医保,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约束和激励。”
“在监管机制当中应注意到,医院内部的监督管理和补偿机制有关系,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医生职业特点的,以医疗的数量、质量、风险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为标志的,以公益性为核心的薪酬支付制度,是我们这次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国家财政投入医改6800亿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昨天透露,医改启动四年以来,国家财政共投入68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拿了近3000亿。这些投入主要用于支持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支持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也支持扩大了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
同时,在医改前三年攻坚期间,中央财政拿出120亿进行补助,支持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从去年开始建立了稳定的补偿机制,每年拿91亿,其中21亿是用于支持村医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王保安说,“国家财政投入还主要用在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体系,并且不断快速提高标准,在这方面花了1300多亿。 ”
此外,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为1300亿元,重大设备购置和改造维修等。“除了硬件,还有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等软件建设。”同时,支持实行医疗工作者的绩效工资制度,每年补贴16亿。“在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累计投入了800亿,同时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去年启动了311个县,每个县先给300万,去年花了9.3个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