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川茶创品牌大锅有火小灶热
2007年07月21日 19:23:0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4月初,又一季明前茶炒制销售。川内茶叶交易市场又多了外地客商的身影。“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一种自家培养的娃娃被别人抱走的感觉。”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川茶创品牌仍是今年茶叶界最深的思考。作为茶叶产销大省,2006年,我省茶叶产量11.6万吨,以18.6%的增长为茶农带来可观的收入。与此同时,茶叶品牌商更希望在茶叶增收的基础上,从品牌效益中获取更大利润。 翘楚乐山新生品牌何以“一鸣惊人” 川内茶叶界翘楚当属乐山市,境内几大知名茶叶品牌令不少市州艳羡。品牌催生,迅速孵化,并扩展羽翼,乐山人自有一套。其间的功成之道,不仅有乐山的好山好水好基地,千年文化底蕴的发掘,更有对市场多种元素的把握。 2006年3月,一个出自峨眉山风景区的茶叶品牌“峨眉雪芽”问世。仅3个月,即荣登“中国茶叶市场消费者满意十佳品牌”榜首。又过了3个月,荣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绿茶类唯一的“特别金奖”。 一鸣惊人之道在哪里? “品牌的根是基地。”峨眉山旅游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卢安贵如是说。纵观乐山茶叶知名品牌的成功拓展,基地功不可没。 被联合国评为“全球优秀生态景区”的峨眉山风景区内有1.8万亩生态茶园,其中5600亩有机茶园已通过认证,它们远离现代化工业污染与辐射,景区内独有的雪凇、雨凇、雪霁构成的纯洁生态环境,提供了优质茶叶生长的土壤、水源、空气等元素。 基地初建,峨眉山管委会党委书记马元祝明确提出,决不让一滴有害的药、肥进入茶园,以确保基地品质。为此,茶叶专家挨村举办培训班,讲解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的选择和使用知识;成立专业队伍,处理茶树病虫害;拨出专款,购回乌牛早、福鼎大白等优质茶树苗,用于新建茶园和替代部分劣质茶树。 为了增强茶农的责任心,管委会决定,新购回的优质茶树苗成本由企业和茶农各承担50%,而对茶农的集中培训、技术指导、对茶园的统防统治、种植、生产期间的全程质量跟踪管理所需费用则全由企业承担。 “有基地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森林雪茶业有限公司理事长王世逊讲了一个故事。3月中旬,他接到重庆一企业家的电话,说想订购一批“森林雪”,但前提是一定要亲自到马边基地看一看。第二天,3名重庆客人果然驾驶一辆越野车到了马边,考察完基地,眼见为实,客人一出手,就购买了50公斤极品“森林雪”,满意而归。 品牌植根于基地,升级在文化。早在唐宪宗时期,“峨眉雪芽”谓之“峨眉雪茗”,是为贡茶。因宋代大诗人陆游一句“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峨眉雪芽遂成京华美谈,王公将相、文人墨客无不倾慕。千百年后,“峨眉雪芽”声名再度鹊起,却借助了现代资本运营的元素。为了加速实现品牌市场化,企业多渠道拓展市场,进入商务部中茶公司在北京建立的有机食品体验馆展示,与北京中信国安、上海新世界集团等多家公司采取共同出资联办销售公司的形式,努力创品牌、拓市场。
走出低谷筠连绿茶联手品牌扩张 3月28日,春光明媚,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的茶山上到处是采茶人。村主任文光虎喜滋滋地说,银星村有278户,就有268户种茶。到3月25日,全村今年茶叶产值已逾200万元。去年,全村茶叶产值704万元,农民纯收入500万元,茶叶单项人均收入达5700元。银星村是筠连茶叶近些年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的一个缩影。 “谷底”时期:多米诺骨牌效应筠连县是老牌茶叶基地,茶园面积和产量曾一度居全省第一位,茶叶曾畅销东南沿海地区。但上世纪九十年代,筠连绿茶逐步滑入低谷。到2000年,筠连县茶叶亩产量仅60公斤,鲜叶均价仅1元/公斤左右,干茶均价不足6元/公斤。如此低的价格使茶厂经营难济。当年,全县187家茶厂中,120多家停产。 究其原因,茶树老化,茶叶质量下滑,缺乏独有品牌,导致筠连绿茶在市场竞争中的颓势日渐明显。“谷底”出现在2000年。近7万亩茶园中,4万余亩是20年以上的老龄茶园,2.5万亩15年左右的茶树也因管理跟不上而老化,新发展的优质良种茶园仅3000亩。茶叶采摘时,茶农的质量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采一芽四叶、五叶的情况相当普遍。茶厂之间相互挤兑,不惜看低企业效益,收购劣等鲜叶,给筠连的茶叶质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筠连县几家规模较大的茶厂或倒闭,或因经营不善陷入瘫痪状态,这些厂家创立的多个国家级、省级金奖品牌黯然失色,真正具有统率能力的茶厂已没有一家,茶叶消化能力降低。小厂家各自为政,不规范竞争,使本来就不景气的茶叶行业雪上加霜。 领军企业,联手打造整体品牌筠连绿茶总体走低的情况令人揪心,也让筠连茶叶界的业内人士陷入思索,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寻找新的出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县茶叶办的技师开始从福建调来福鼎大白良种茶苗,银星村从此走上良繁自育的道路。县茶叶站站长刘志坚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当时还是有压力的,万一失败,真的不知道怎样面对茶农。” 随着时间推移,茶叶产量和品质逐步提高了,给生产高档次的名优茶提供了有利条件。可筠连茶叶企业小而散,更多的是一家一户的茶农经济,有名茶没品牌,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一些企业注册了商标,创立了牌子,却难以成为品牌。 刘志坚认为,品牌不在多,而在精,关键要打造出“筠连绿茶”的整体品牌,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扩张力。 2001年前后,筠连先后出现了双星茶业公司等三个较有统率力的茶叶企业。与此同时,县上成立了茶叶协会,各重点镇乡、村也成立了分会,定期开展科技讲座、茶叶评比,对茶叶的种植、管护、采摘等环节进行规范。2006年,筠连茶叶重新杀入沿海市场,并远销东南亚地区。 来源:
四川日报
作者:
余向华
编辑:
吕卫星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