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建军80周年?精彩瞬间:上甘岭战役—英雄赞歌
2007年07月29日 10:16:5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1952年10月14日凌晨5时许,“联合国军”向志愿军第15军两个连防守的上甘岭两个阵地发起了猛攻。 这一天,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落下了30万发炮弹,火力最密集时达每秒落弹6发——这是朝鲜战争中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记录。我方阵地成了一片焦土,山头的岩石被削去整整两米高。 这一天,硝烟遮住了太阳。那个原本晴空万里的日子,成了很多上甘岭老兵记忆里最为阴霾的一天。 15军45师驻守两个高地的两个连又一个排在兵力、火力对比极端悬殊、后勤补给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伤亡550人的代价,打退了敌军数十次的进攻。 到18日,上甘岭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45师师长崔建功决心把最后的6个连也拿出来,他说:“打吧,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 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双方在两个高地的争夺中激战了七天七夜。 “太阳是美国鬼子的,月亮是志愿军的。”时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的张计发回忆说,往往是美军白天在空军的配合下占领了阵地,我们又在晚上夺了回来。“我们15军提出了‘一人舍命,十人难当’口号,要求人在阵地在。” 7个昼夜的激战后,志愿军守备部队全部转入坑道作战。美军虽然占领了表面阵地,但坑道仍在志愿军手中。从10月21日起,坑道成为战斗的争夺焦点。 张计发回忆说,顶壁厚度仅两三米的战斗坑道几乎都炸没了,部队只能退守顶壁达数十米厚的屯兵坑道。敌人一旦向坑道口里喷火或在附近打燃烧弹,里面的空气稀薄,油灯经常会熄灭,不得不张大嘴巴呼吸。 美军对坑道部队与后方的交通线实行严密炮火封锁,弹药补给成了难题,比弹药更缺的是粮食和水。 张计发说:“到后来,尿液成了唯一的水源。尿非常珍贵,战士们要留给伤员,伤员又非得让给有战斗力的同志……谁如果自己喝那就是自私!” 白天抗击敌人对坑道的破坏,夜间主动出击,坑道部队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伤亡。崔建功不断抽调机关人员向坑道增援补充,师团两级机关人员几乎用光了。 30日晚,志愿军在此役中最大规模的炮战中拉开了反击的序幕。历经九个半小时的血战,反击部队终于巩固了597.9高地主峰。 就在反击成功后的那个下午,一位运输员给7连带来了一个苹果。张计发马上想到让通讯员先吃,但通讯员想都没想直接将苹果传给了身边的司号员,司号员又转手递给了卫生员,最后传回了张计发手上。 这个故事日后成为电影《上甘岭》中的难忘情节和一代代学生的真实教材。 张计发的7连原有170人,在战斗中补充了50多人。11月5日,当已连续作战23天的45师被12军31师全面接替时,张计发仅带着7个人走下了597.9高地。 同样是反反复复的争夺战,同样是猛烈的炮火对抗,12军92团、93团、106团先后投入战斗,击退了敌军的百余次反扑。到11月25日,106团牢牢控制住了537.7高地主峰。 至此,上甘岭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的兵力,300余门大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连续攻击40余天,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190余万发,将阵地土石炸松2米厚,仍未能攻克。 40余天的战斗里,志愿军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飞机274架。 有统计说,仅在15军,用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人。 在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威名的15军,日后成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白瑞雪、张汨汨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