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是母亲组织是依靠,在外的人谁不想着她;走到哪里母亲都关心着咱,工地上有我一个临时的家……”这是在烟台市福山区打工的江苏南通籍党员万忠良写给党组织的一首诗。他本以为,自己是一名外来农民工党员,没机会参加组织活动,没想到福山区委组织部的同志主动找到工地来,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喜,好像游子回到了‘家’。”万忠良说。
烟台市目前共有农民工55.1万人,其中党员1.2万名,他们就业分散、流动频繁,长期缺乏进行正常组织活动的阵地。近年来,烟台市贴近实际,探索创新,走出一条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党员活动首先要有阵地。烟台打破单位、组织界限,根据农民工分布情况划分区域,建设了高标准的党员学习教育阵地,面向区域内所有党员开放,让农民工党员也可以就近、就便、就时参加学习教育活动。位于市中心区的芝罘区投资220万元,在辖区建立了5个党员活动总站。每个活动总站都高标准配置了教育、健身、娱乐等硬件设施,全天候开放;对一些散布在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教育阵地难辐射的农民工党员,则通过举办“流动课堂”等方式,主动上门送“教育”;在烟台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烟台”上,也有农民工党员的小天地——“农民工党员之家”专栏,内容大到介绍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小到为农民工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为了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的流动情况,烟台一些地方还探索与农民工输出地实施双向管理制度,建立了外出和外来农民工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如芝罘区与河南省方城县签订了《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双向合作意向书》。以村(居)和社区党组织为单位,双方定期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情况进行排查,排查情况记入流动党员信息库。这样一来,党员到哪里都有了“根”。目前,烟台市共建立农民工党组织1006个,其中外地驻烟农民工党组织就有90个。
各级党组织还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为农民工维权。去年以来,通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月”“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周”等活动,办理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1130多起,使用工单位补发农民工工资725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385万元。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以及关怀服务,使农民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2004年以来,烟台市申请入党的农民工数量每年以超过35%的速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