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十七大代表风采录]朱有勇:不懈耕耘的“农民教授”

  


   朱有勇在进行实验。本报记者 顾 彬摄

   “我还在元阳的稻田里,后天才回得来。”想采访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可不容易,这个一心扑在农业科研事业上的“农民教授”,常常奔波忙碌在田间地头。

   “我研究元阳红米好多年了。”回到昆明的朱有勇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红米,“记不清一年中有多少时间在元阳,反正一有时间我就去。”

   朱有勇说:“这几年主要在做着3件我很感兴趣的事,研究元阳红米是其中之一。”

   “元阳红米看起来很普通,解释起来却很复杂,这是一件具有很大科学意义的事。”朱有勇说:“元阳红米品种已经连续种植了300多年还经久不衰,而目前的水稻品种三五年就淘汰。”从2004年起,朱有勇就一直致力于破解这个科学谜团。“元阳红米品种适应性强,气候变化影响不大,病虫害发生也很少,种了几百年农民仍然持续种植,这是为什么呢?”朱有勇率领他的团队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他充满信心地说:“这个科学之谜我们一定能解开,奥秘揭开之日,将对云南乃至世界农作物资源品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件事是在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稻瘟病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研究大春和小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专利技术。2002年以来,朱有勇和他的科研团队发明了玉米与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玉米大、小斑病,小麦锈病生物控制技术试验示范等8项专利技术并应用于实践。近6年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增产粮食30多亿公斤,农民增收30多亿元。

   小麦锈病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病害,朱有勇研究的小麦遗传多样性防治技术使小麦锈病病情指数下降60%。国家农业部农技推广总站站长在实地调研后表示,这一技术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很有意义,要把这一技术向全国推广,解决我国小麦锈病菌源地治理问题。

   国内外一致的看法是,朱有勇关于生物多样性控制农作物病害的研究成果,居于该领域国际研究前沿。

   按照把基础研究、高端研究的科研项目称为“顶天”,把实用技术的突破、推广称为“立地”的通俗讲法,朱有勇把前两件事称为“顶天”类,把自己在蔬菜、葡萄、三七、花卉、烟草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做的大量工作称为“立地”类。

   朱有勇随意在电脑上“点”出葡萄的例子。这一技术说来很简单,就是在雨季开始前在葡萄架上搭建塑料棚,将雨水引流到葡萄地里,避免葡萄遭受雨淋。对于这一成果的科技含量,朱有勇用3句话作了总结:“逆向思维使复杂疑难问题简单化;工程技术解决了农业问题;科学原理在于避开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

   在不久前我省的一个专家会议上,专家们认为,避雨栽培解决了我省葡萄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水稻多样性控制稻瘟病专利技术的发明及推广,使朱有勇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其研究成果被全球学术权威杂志《自然》作为封面标题作突出处理,《纽约时报》作了报道。如今,这一成果已在我国的云南、四川等省和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国推广,到去年底累计应用3000多万亩,增产稻谷16亿公斤,促进农民增收20多亿元。

   成果丰硕的朱有勇脱颖而出,成为2004年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科学研究一等奖”的两位科学家之一,他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首届兴滇人才奖、全国专业杰出人才等殊荣。

   代表感言

   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广阔的田野里开花结果,听到农民亲切地称呼我“农民教授”,心里最舒坦。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只想用自己的学识实实在在为农民做点事,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不负党和人民重托。(记者 王廷尧 陈云芬)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