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37名中青干部,计划于9月3日赴我国极端贫困地区宁夏西海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锻炼。与当地百姓同吃、同注同劳动。37名干部中,不仅有局级干部,也有处级和科级干部,学历普遍较高。深圳市领导希望他们能在实践中磨炼出好品格、好本领。(《南方都市报》2007年8月30日)
宁夏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长年干旱,雨水奇缺,曾被联合国评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可以想见,这对这些在繁华城市过惯了舒适生活的干部不仅是生理上的考验,更是思想和意志品质的考验,对于净化权利和为民服务的灵魂必然产生荡涤作用,值得期待。
让中青干部赴贫困地区“尝苦”,是一种最生动的国情教育好方式,这种比较式、深入体验式乃至全身心投入式的国情教育形式,比起组织和书本学习,更能够产生国情教育的效果,经济发达地区干部越善于体察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干部、老百姓的生存现状,干部就越能够树立行政的平民思维,这对于干部的目光应该持续向下很有裨益。
人在优越的惯性生活方式下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情绪,也容易产生惰性,干部也不例外,优越行政必然产生和底层劳动人民隔膜感,很容易产生习惯性麻痹感,所以就需要非优越性来不断刺激和提醒,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这对于提高行政工作的紧迫感和树立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平民为本思想很有帮助,善于“尝苦”才能更善于“尝甜”。
让干部到贫苦地区“尝苦”,其实就是实现干部作风的变形——从“养尊处优”的散漫状态变形为“以苦为乐”的紧张状态,从不知道什么是苦到知道苦和乐是相对的,城市的很多苦其实就是贫困地区的很多乐,城市的困难其实就是贫困地区的乐,干部对于苦和乐的认识和感受有多深,行政的理性就有多深,爱民的思想就有多深。
干部到贫苦地区“尝苦”,通过与贫困地区百姓同吃、同注同劳动,以善于吃苦的精神来对待行政工作,通过“贫苦人”感化影响“城市人”,从而达到“以人影响人”,以干部影响干部的集群效应,提高干部的吃苦素质。不管是先进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干部如果怕吃苦,那就不要当干部。
但是,干部到贫苦地区“尝苦”还不够,更应该在贫苦地区学习和体验吃亏意识,越是贫困地区,官风和民风都越淳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里的人善于吃亏,善于替国家着想,善于替政府着想,善于替别人着想,即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别人吃亏,这正是一先进地区些干部所最缺乏的东西。干部既善于吃苦,又善于吃亏,这样的干部最受老百姓欢迎。
既然是干部到贫苦地区专门“尝苦”,就不能浅尝辄止,而应该认真踏实地去吃苦,体味贫穷状态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就应该以普通农民的身份入驻,不搞特殊化,和农民共同直面苦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人影响人的目的,才能达到在感受上、思想上、灵魂上接受一次专门艰苦生活洗礼的教育效果。“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话同样是说给到贫苦地区专门“尝苦”的干部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