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时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后发优势"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400期刊登署名为贾高建的文章《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几个重要特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呈现出的四个重要特点。文章认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属于“后发型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后发优势”。文章全文转载如下:

  社会现代化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课题。从社会哲学的层次上说,所谓社会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是一种十分深刻的社会转型。而在现阶段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社会现代化进程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在这里发生交错,中国社会同时面临着两次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所谓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经典意义上说,所谓传统社会主要是指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则是指工业社会,而社会现代化也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社会又作为继工业社会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向我们走来,于是社会现代化的概念有了新的延伸,进而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也包括进来。由此我们便可以将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应地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在中国,第一次现代化亦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经历了长期的曲折过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历史时期,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第一次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尚未最后完成;特别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没能摆脱农业社会的落后状态。所以,继续推进工业化,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仍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然而另一方面,第二次现代化亦即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又已开始,以新技术革命为导引的“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当然不应错过,而必须及时抓住,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尽快融入世界潮流。因此,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等待第一次现代化完成之后再来进行第二次现代化,而应在继续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同时,将第二次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提上日程。要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第二,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属于“后发型现代化”,虽然在发展序列上处于落后和被动地位,但却有着特殊的“后发优势”。

  所谓“后发型现代化”是与“早发型现代化”相对应的概念,对此学界已作过比较充分的讨论。发达国家的社会现代化属于“早发型”,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现代化则属于“后发型”,它们的现代化进程相对迟缓。“后发型现代化”较之于“早发型现代化”,无疑有着各种不利的因素,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与此同时,这种历史的差距又在客观上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缩短自己的发展路程,尽可能少走一些弯路,并实现某种发展中的“跳跃”。这便是所谓“后发优势”。从中国的实际看,我们在进行各项改革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就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十分正确的,成效是巨大的。我们的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迅速起飞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与我们通过对外开放大力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社会现代化的各种成果和经验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将这一方针继续贯彻下去,促使我国的社会现代化更好更快地向前推进。

  第三,我们是在全球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凸现的情况下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因而历史地面对着促进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发达国家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大量消耗和占用了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这条以“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固然使这些国家“发达”起来了,但其成本和代价却是极大的,它损害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并且进一步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能也不应该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而必须将促进发展与保护环境这两方面的要求结合起来,既要解决好发展问题,又要解决好环境问题,走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然,这样做是有难度的,对于本来就已经与发达国家拉开了很大差距、正面对着特殊的发展压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但为了整个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又只能这样做。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明确地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并为此做出了脚踏实地的努力。虽然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但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不断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中国的社会现代化作为技术社会形态视角内的社会转型,是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内的社会主义模式转换联结在一起的,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双重转型过程。

  如上所述,社会现代化包括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的转化。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所谓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等应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序列,这里所区分的是社会的技术类型;而技术社会形态是与经济社会形态联结在一起的,后者所区分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主义”类型。这两种不同视角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社会形态的规定性,应该统一起来加以把握。在学界的讨论中,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的转化亦即社会现代化被看作是一种社会转型,这当然是对的;但社会转型也同样应从社会形态的多维视角、特别是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联结和统一中去把握。就中国而言,我们的社会现代化作为技术社会形态视角内的社会转型,是在经济社会形态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只是初级阶段)的前提下发生的,并且经济社会形态的视角内也在发生着一种社会转型,即社会主义模式转换——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转型虽然不是社会基本类型的变化,而只是社会具体类型的改变,但同样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以上两个视角内的社会转型内在地联结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重转型过程,并由此产生了两个特殊的历史命题: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双重转型的历史逻辑,把二者真正有机地统一起来,协调一致地加以推进。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