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党旗辉映在惊涛骇浪之颠—07年中国防汛抗洪回眸
2007年09月09日 22:17: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超设防水位,超警戒水位,超保证水位;三级响应,二级响应,一级响应…… 历史将永远铭记不平静的2007年之夏: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长江、珠江等流域的一些中小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重庆、济南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暴雨洪灾,西南、江南、华南和西北等地山洪灾害频发。 众志定能成城。目前,全国主要江河水势平稳,尽管台风在沿海地区已属强弩之末,防汛工作依然枕戈待旦。但在人类智慧与洪涝灾害全面较量的2007年夏天,中国人民以较小的代价,赢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全国因洪灾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减少近五成,有效减少受灾人口4615.2万人;在2592起山洪中使20.3万人避免了伤亡。淮河紧急转移80多万人,无一人伤亡。 这一串串数字,写在万顷惊涛骇浪上面,写在亿万人民群众心里: ——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 ——这是依法科学防控,从被动抗洪到主动防控的重大转变; ——这是广大党员为迎接十七大胜利召开奉献的一份合格答卷; ——这是各部门团结抗洪、军民联手合力抗洪付诸实践的成功范例。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党与人民群众筑起同心防线 七月的千里淮河,洪峰一浪高过一浪,肆虐的洪水随时都可能撕裂大堤;重庆、济南,暴雨如注、洪涛汹涌…… 灾害无情人有情,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有最大的保障。在浊浪滚滚面前,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受灾乡镇的基层干部,从指挥决策的防汛会商室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处处都能看到我们党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演绎。 “紧急撤离任务,确保生命安全是最高的、压倒一切的主题!不仅蓄洪前区内绝不能留下一人,而且要把一切易燃、易爆品和污染品等影响群众安全的隐患统统转移干净。”阜南县派驻蒙洼的包村干部崔显强说。7月10日1时蒙洼开闸蓄洪前,他和同事完成全部转移任务后,还要进行4次拉网式排查,确认无一人后在蓄洪转移责任状上“签字画押”。 一场洪水,就是一场灾难;一次开闸,就是一次家园的牺牲;一面党旗,就是一面抗洪救灾的铜墙铁壁;一回回平凡的感动,就是人民坚如磐石的崇高信仰。 面对洪魔的肆虐,蒙洼所在的中共阜南县委决定:从县直机关抽调140名干部派驻庄台,到洪峰浪尖上组建临时党支部,帮助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在每个临时党支部门前都悬挂了醒目的标牌,鲜红的党旗,就这样不分昼夜地,高高飘扬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很快,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阜南全县参加抗洪救灾的近3000名共产党员都戴上了党徽;每个堤段的险要位置,都成立共产党员的责任堤段,插上了醒目的标牌;党组织响亮地提出了“群众有难处,党员来帮助”的口号。 一个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执政党,一个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政府,理念体现在工作中的一丝不苟、知难而上,而行动的快捷、过程的有条不紊、措施的落实到位与否是衡量紧急状况下,应对能力的硬指标、铁杠杠。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今年淮河防洪启用了10处行蓄洪区,由于从人员撤退的组织,到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的各项措施细致入微,紧急转移人口1万多人,实现无一人伤亡的重大胜利。 事实上,不仅仅在淮河,在重庆、在四川、在湖南……在今年的每一场洪水来临之前,各级党委和政府与时间赛跑,及时转移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群众,有效减少受灾人口4615.2万人,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这一执政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灾害面前,民生至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不仅体现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也时刻体现在安置受灾群众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63岁的安徽凤台县桂集乡后湖村农民彭汉方已经在堤坝上搭建的救灾帐篷里生活了30多天,堤外洪水滔滔,但彭汉方却淡定从容:没事就到草坡上割草做饲料,因为乡里除了每天发放给他生活必需品以外,还专门为他家的2头牛和8头猪盖了一个棚子。 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灾情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淮到川渝,各级党委和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点点滴滴入手,精心组织水利、民政、卫生、交通、文化等部门,不仅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医治,还在受灾地区增添了很多人文关怀的内容。 情为民所系,民为情所动。在由教室改成的淮河姜唐湖蓄洪区转移安置点上,每一块黑板上都有这样一行粉笔字:“衷心感谢共产党!”写下这些字的是饱经沧桑的姜传勋老人。他说,人要懂得感恩,当他在洪水中被解救出来时,他就从心里喊出了这句话。 果断决策、科学防控:我国现代防汛抗洪能力的一次“大阅兵” 7月10日12时29分,王家坝开闸蓄洪,滚滚洪流奔向蒙洼蓄洪区……这是王家坝建成以来第15次开闸泄洪。 开王家坝闸分洪,启用蒙洼蓄洪区。这是经过淮河防汛十字路口上的慎重抉择,也是依法科学防控的具体实践和充分彰显。 让我们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淮河抗洪最紧张的那些时刻。 6月29日到7月9日,强降雨带在安徽省淮河流域及河南淮河干流、洪汝河流域不断徘徊。警戒水位、保证水位一个个相继被突破,水位仍不断刷新。7月9日,国家防总连续召开4次防汛会商会,降水云团,强暴雨,大洪水,一切都在各级防汛指挥专家的视线之中。 7月10日11时,素有淮河洪水“风向标”之称的王家坝,水位已高达29.38米,超过保证水位,即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分洪水位0.08米。此时,王家坝上游河南段淮河干支流堤防已出现险情150多处,洪汝河已全面超保证水位;下游正阳关、洪泽湖等水位也在快速上涨。同时,根据未来气象和水雨情数据分析,水文预报:到11日中午前后王家坝洪峰水位将超过29.6米,大大超过保证水位——汛情紧急!形势严峻! 淮河抗洪面临着分洪还是继续严防死守的抉择。 10日10时,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安徽省防指、河南省防指、江苏省防指通过异地会商系统进行淮河防汛紧急会商。11时5分,国家防总根据雨、水情和工情情况,果断决策:启用蒙洼蓄洪区。 科学、果断的决策,赢得了淮河抗洪的主动权。7月11日,淮河干流洪峰顺利通过王家坝。洪水按照人们的意愿驯服流动。 蒙洼的主动分洪,虽淹没了18万亩耕地,转移了区内3684名临时生产群众,换来的却是沿淮千万人的平安,保住的是沿淮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干线的安全。 有专家分析,如果蒙洼不分洪,王家坝洪峰水位将超过29.8米,超保证水位0.5米。如此水位,将极有可能导致支流洪汝河下游和淮河上游圩区出现决口和漫溢;它的运用,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分别减少上下游耕地淹没面积38万亩和59万亩。 蒙洼分洪是今年防汛工作的一个缩影。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介绍,在淮河洪水调度中,各级防汛部门采取“拦、泄、蓄、分、行”等多种措施,既严密防守,约束洪水,同时适时启用行蓄洪区,主动给洪水安排出路,管理洪水。“淮河防汛从被动抗洪到主动防控的重大转变,折射着实力的提高,手段的提升,更折射出‘科学发展’观念的更新。”鄂竟平说。 据国家防总统计分析,今年淮河防洪共启用了蒙洼等10处行蓄洪区,比2003年增加1处,比1991年减少7处,但淹没行蓄洪区耕地面积却仅为59.01万亩,分别比2003年和1991年减少了18%和57%。2003年有101万人上堤抢险,而今年只有30万人。 少了一分慌乱,多了一分从容。在淮河防汛抗洪这场战役中,出于对行蓄洪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在行洪决策上慎之又慎。在洪水较小时,能保住的圩堤决不放弃;在从大局出发必须启用行蓄洪区时,则科学安排、行动迅速,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党员在前、军民同心:筑起一道道冲不垮摧不破的平安大坝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7月17日,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洪灾突袭重庆。当洪水退去,山城人民永远地记住了一个普通军人的名字——武警重庆市总队政治部新闻干事康波。这位年仅26岁的年轻警官,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滔滔洪水映丹心。 洪水退了,灾痕犹在,但成千上万名普通党员、人民子弟兵众志成城、戮力屠魔的抗洪壮歌,仍在神州大地传颂。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军徽闪耀。淮河防汛期间,十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用血肉之躯构建了钢铁屏障、生命之舟、安全通道。他们用密集阵列,地毯式搜索,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像排雷,像拉网,像扫描,把一寸寸大堤仔细梳过篦过。他们牢牢盯死洪水的动静,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不放过任何险情隐患的蛛丝马迹。 哪里军徽闪耀,哪里就化险为夷。7月21日5时,因连续32个小时的特大暴雨,蚌埠市五河县香浮段溢洪堤上行洪口门出现3处重大险情。南京军区某摩步旅、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蚌埠坦克学院、海军士官学校和空军某飞行学院,组成了突击队,保护了14个村庄和2万名群众的安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纪律……”7月18日,安徽省颍上县焦岗湖农场圩堤上,4名武警安徽省总队直属支队的战士正庄严宣誓,在抗洪最前线,他们光荣地“火线入党”。分布在焦岗湖、王家坝等4个大堤上的直属支队13名表现突出的战士也在抗洪期间如愿“火线入党”。 党员时时在,党旗猎猎飘。在抗洪抢险的危难关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奋力抗洪救灾,涌现出一个个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同心携手保卫家园的壮美赞歌。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共产党员就是坚强的脊梁,党组织就是冲不垮的堤坝…… 7月17日凌晨,一股巨大的水流挟着泥沙从山上冲下,瞬间将重庆渣滓洞后院围墙冲垮,“刑讯室”“女牢”的所有物品被席卷一空。天刚亮,中共十七大代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厉华作为排危抢险突击队队长,冒着疾风暴雨,在渣滓洞倒塌的房屋中,搜寻出埋在淤泥中的文物复制品一百多件,还帮助附近数十户居民转移到安置点,他以自己无畏的行动,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伟大的红岩精神再放异彩。 风口浪尖,党旗飘扬;危急关头,党性闪光。7月2日的一场大暴雨,给四川省通江县带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3日凌晨4时,杨柏乡党委书记王尤忠一路狂奔回到乡里……两分钟召集乡干部,三分钟布置工作。5位乡干部强行抬出了67岁的梁兴太,抬出了98岁的邵登秀,背出了瘫痪在床的70岁的吴光珍,背出了双目失明的老人冯美珍……当773位居民在20分钟的时间里全部被转移到安全高地时,一身泥水的王尤忠噙满泪水的眼中才流露出了一丝疲惫中的欣慰:三条街773个父老乡亲的生命,终于安全! 党性就是钢铁,铸成不倒的长堤;党性就是磐石,筑起时代的丰碑。在这个风雨如磐的夏天,在每一个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刻,总有一个个共产党员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为人民树起一面面不屈不挠的墙。每一个白天,每一个夜晚,每一个人民需要帮助的时间点上,都有一个个共产党员和干部把医嘱和亲人劝阻置之脑后,奋不顾身带病抗洪。总有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释放出生命的万丈光热,成为惊天动地的时代尖兵。 在淮河大堤每一处,在每一个庄台、每一个保庄圩,都能看到飘扬的党旗和闪光的党徽。灾区群众都知道,有党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就有党员服务队,就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在重庆,合川区水务局副局长、共产党员陈登凤,7月6日凌晨3时接到龙洞沟电站险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处理险情。直到7月8日晚父亲病危,她也未能赶回家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在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石龙溪村朱家沟涵洞7月5日20时被洪水堵塞,山洪淹没街道,500名村民危在旦夕。紧急关头,全镇党员干部冒雨分头挨家逐户疏散转移群众,确保淹没区无一人伤亡。 暴雨洪涝灾害的来临是偶然的,但抗洪抢险的胜利不是偶然的。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指引下,在强大的党群军民的伟大合力面前,新时期的防汛抗洪理念经受住了考验,一处处防洪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精神经受住了考验,广大党员的意志品德经受住了考验。 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恪守一个共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唯一遗忘掉的,是他们自己。 汛情就是号角,党员就是旗帜。人民和历史不会忘记:成千上万名普通党员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在大堤上日复一日,无惧、无怨、无悔,用自己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摧不破的堤坝,让鲜红的党旗高扬在亿万群众的心中,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奉献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姚润丰、蔡敏、朱薇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