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贵阳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化解群众“办事难”
2007年10月19日 16:58: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这几年,贵阳市推行‘群众办事,干部跑腿’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切实让我们感受到政府在实实在在地关注民生问题。”贵阳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村民蔡富德说。 65岁的蔡富德一度为孙女的户籍问题犯难:儿子与儿媳结婚时未到法定婚龄,一直未办理结婚证、生育证等手续,孙女5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改嫁,户口更是无处落实。村代理员刘光明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受理,“该有的手续都没有,跑了不下七八趟,摩托车轮胎磨薄了一层,总算大功告成”。 在刘光明看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一方面节约了老百姓的时间精力,上镇里一次,集中起来能办一堆事情。更要紧的是,各个相关部门的服务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前公安机关‘俏市’得很,手续不全,理都不理你,多问两句还不耐烦。现在,态度好不说,还成立了办证中心,所有事情,一次全部办完”。 搁在过去,农民办事有多难?“拿盖房子为例,从村民组到村,再到乡镇、县,得跑8个部门,盖15个章。”清镇市纪委书记罗亮解释说:“折腾不说,有的部门还不把老百姓当回事,手续一搁就是几个月,不走关系开后门,搞不好还得‘黄’。” 时至今日,该跑的部门照跑、该盖的章照盖,对办事农民来说,却只需一趟工夫——把材料交给村代理员,事情办结后送到家。 这是贵阳市推行“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两年以来,诸多曾深受“办事难”困扰农民的真切感受。 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缘起于贵阳市乌当区的尝试。2005年5月,该区选择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4个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作为首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内容,在4个乡镇及8个职能部门开展试点工作。 曾任乌当区纪委书记的魏朝成算过这样一笔账,全区104个村、30个居委会,每村一个代理员,总共140人左右,人均每月250元补助,全年财政只需支出40多万元,“给群众节约的办事成本起码在1000万元以上。全程代理制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民心工程’,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 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后,2006年,这项工作逐步在贵阳市6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846个村、社区展开。 贵阳市监察局局长陈新宇把基层群众“办事难”总结为三条:老百姓对机关情况不熟悉、对所办事项程序不了解,走错门、办错手续的事情屡见不鲜;一些复杂事项往往牵扯到多级多个部门,普通群众承受办事负担的压力较大;个别部门的办事人员存在生、冷、硬、顶和吃、拿、卡、要等问题,让群众感到不满。 据了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由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组成:群众到村为民服务受理室提出办事申请,同时提供有关材料;代理员负责全过程办理,将材料转给相关部门或直接转交到上一级行政服务中心,按承诺时限办理;承办事项办结后,经具体办理人签字,将相关材料移交给全程承办人并通知申请人。 贵阳市还建立健全了四级服务机构和网络,在市、区两级分别设立政务中心,加挂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牌子,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政府职能部门在该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涉及代理业务的基层站、所、办进驻中心集中办公。村一级则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点,明确具体的代理员开展工作。据统计,截止到今年7月底,贵阳市共办理群众申办事项16.6万件,办结率达98.44%,群众满意率达99.3%。 开阳县是全贵阳市乃至全省较早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地区之一,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该县将全程代理制作为为民服务的平台、作风转变的载体,在解决群众办事难的同时,也促使机关干部作风得以改善。开阳县是如何开展这项活动的?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2006年5月以来,贵阳市先后在十个区(市、县)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试点工作,截至2006年11月12日,贵阳市共受理群众申办事项115237件,办结111562件,群众满意率达97%。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