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在线直击:"嫦娥"西昌飞上云霄 中国实现探月梦想
2007年10月24日 23:26:5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西昌10月24日讯(特派记者 李敏) 时针指向公元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奔向月球。 将这一历史瞬间回拨2270天,以2004年1月23日该重大项目立项为时间原点的话,已距离“我迈出一小步,人类迈出一大步”的月球宣言整整34个年头。 嫦娥的成功腾空,让国人有理由相信,我们离踏上月球,又近了一大步,这亦是人类对月球梦想的又一次追寻。 中国,正扮演着第五个进行探月活动大国角色。嫦娥的出场,不仅是对中国千年传统神话的确认与兑现,更被公认为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集中展示,可以极大地鼓舞和振奋民族精神。 而对科学价值、资源探寻、航空技术带动、经济发展的激励意义,也将一一得出答案。 中国领导人到场观看 21日,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 22日,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外记者见面。 24日,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亲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嫦娥一号”发射,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事业的一贯传统。 每逢航天界有大事发生,中央领导人往往会亲赴现场或在北京指挥中心观礼。 中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在回忆“神五”发射当天的清晨,胡锦涛主席来到发射现场为其送行时说:“让我心灵震动的是,胡主席眼里饱含的热泪”。 站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指挥中心现场,曾培炎的掌声持久而热烈。 世人瞩目“嫦娥” 2004年2月13日,北京。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国防科工委传出。 中国宣布,月球探测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着陆,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中国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今天,中国兑现了自己的“绕月”诺言。 位于发射现场4公里处的牛头山,千人云集,现场观看发射盛况。 来自浙江林学院的大二学生徐宇架着带来的天文望远镜,激动地见证这一历史瞬间。 与此同时,在徐宇就读的学校里,由林学院组织的数百浙江高校爱好者集体收看“嫦娥一号”发射直播。 22日,记者造访卫星发射基地时,中央电视台直播人员站在3号发射塔旁边的屋顶,紧张调试着机位。 24日,中央电视台3个频道向国内外直播发射盛况。 舆论认为,中国探月工程、航天工程进入了直播时代,以更开放、透明的姿态展示中国科技的创造力。 凝聚4000科学家心血 浙江大学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叶培建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在西昌,他是最忙碌,最谨慎,受关注程度最高的人之一。 在今年浙江大学的校庆上,看不到他的身影,与昔日同窗在茶叶博物馆小聚后,早已返回北京,“嫦娥”无时无刻不挂在他心上。 总指挥栾恩杰、副总指挥马兴瑞、副总指挥孙来燕、总工程师孙家栋、副总工程师龙乐豪、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他们与“嫦娥”工程人一起,奋战在科研、准备、发射的第一线。 大凉山的梯田正在烧肥,彝族风情的泽远乡恬静秀美,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为“嫦娥一号”升空做技术支持的航天工程师们已经紧张得工作了大半年了。 每一个按钮,每一根线路,都将直接关系着卫星发射的成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约有4000多名专家。这次为“嫦娥一号”上天服务的专家,不仅包括西昌卫星发射场的专家,而且还包括在宜宾和贵阳等地工作的专家。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特派记者 李敏
编辑:
侯玮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