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但把自己归为“中层”的广州人却越来越少了!中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也显示,公民自认为属于中产阶层的人比例不仅比巴西、印度还少,同时较2002年比,“中下层”从26.5%上升到39.1%;“中层”从46.9%下降到39.6%。(11月13日《新快报》)
乐观地看,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为中间阶层比例持续扩大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土壤。
但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还很脆弱,社会中层很不稳定,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甚至认为,“我国至今都没有形成中等收入阶层的雏形。”中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无疑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自认为社会中层的人为何下降?原因很多,不过关键在于人们对收入和权利的双重焦虑。
从宏观角度看,现在人们的收入的确是增加了,然而这种增长明显倾斜于社会上层、中上层,社会中下层、下层的涨幅依旧较低,另外,当前高企的物价更是大大削弱了这种增资的利好。据7月份资料显示,广东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均价为588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8.1%,其中广州市均价为7743元/平方米,增长25.8%,深圳市均价更高达13178元/平方米,涨了42.1%,有的甚至超过了15000元。(7月27日《中国青年报》)此外,再加上米、面、油、肉等价格的连续上涨更是加重了中等收入人群的挫折感。
问题更在于,权利的缺失还加剧了人们对阶层归属的失落感。一方面,面对垄断和资本强势,社会中层仍然缺乏平等博弈权。华为7000老职工被迫“自动辞职”重新竞争上岗,却乐于就范,无人异议,就是一例;另一方面,行政权力的过分滥用,给人们向上层流动造成了诸多不便,而在调查中“亲属关系或家庭背景”被排在“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的前三位,就更值得我们回味。
亚里士多德说过,中产阶级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当中产阶级弱小无力并且组织很差时,国家就会分裂为穷人和富人,由于二者是天然的敌人,在政治上往往互相排斥,很难妥协,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当前如何扩大中间阶层的比重,实现向橄榄型社会结构的过渡,意义重大,应引起我们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